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9-10-28
    研究报告
    ICR小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的优化
    霍桂桃,胡燕平, 杨 莹, 赵婷婷, 宋 捷, 汪 祺, 文海若
    2019, 36(05):  1. 
    摘要 ( )   PDF (4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ICR小鼠开展体内染色体畸变实验,通过在不同时间点给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及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对比不同给药/取材时间点及不同给药浓度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共36只约7~8周龄ICR雄性小鼠首先随机分为药后18 h取材组和给药后24 h取材组,再下设COL 4 mg/kg体质量(取材前4 h,i.p.)和10 mg/kg(取材前2 h,i.p.)给药组,以0.9% 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对照,分别给予CP 0 mg/kg、10 mg/kg和40 mg/kg,每小组各3只动物。记录实验期间给药前后动物体质量。阴性对照组和10 mg/kg CP组间隔24 h分两次给药,40 mg/kg CP为单次给药。给药后18 h或24 h取材,取材前2 h或4 h分别腹腔注射COL。取材时摘取全部实验动物双侧股骨,收集骨髓细胞悬液制备Giemsa染色体标本用于分析染色体畸变类型,并计算每组平均结构畸变细胞率(不含ctg及csg,AC%)、结构畸变细胞率(含ctg及csg,ACG%)、多畸变细胞率(不含ctg及csg,MAC%)及多倍体细胞率(PC%)。结果 本研究所用CP和COL对动物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可行。与各小组内的溶媒对照组相比,所有CP给药组的AC%、AGC%和MAC%均显著性升高(P<0.01),且给药剂量高时染色体损伤更为严重;CP18 h-COL4h组的AC%、ACG%和MAC%均低于CP18 h-COL2h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使用高剂量的COL(10 mg/kg)可产生额外的染色体损伤。溶媒对照组中的结构性畸变类型绝大多数为裂隙,而染色体单体及染色体断裂是CP引起的最主要畸变类型。结论 开展ICR小鼠染色体畸变试验时,在CP给药后约18 h、COL给药后4 h取材较为理想。本研究通过对试验条件的摸索不但积累了背景数据,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SLC1A2基因SNP位点与拉布拉多和金毛猎犬活跃度的相关性研究
    马雪娜,白 静, 陈舒婷, 雒 东, 李雅婵, 周子娟, 王福金, 王爱国, 王靖宇
    2019, 36(05):  9. 
    摘要 ( )   PDF (30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SLC1A2基因SNP位点与拉布拉多和金毛猎犬活跃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导盲犬早期选育筛选有效的遗传学分子标记。方法 选取中国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99只犬(拉布拉多犬80只,金毛猎犬19只),采用Passive test(PT)行为测试法对犬的活跃度进行评估。同时采集该99只犬的静脉血,提取血细胞中的基因组DNA样本,采用PCR/测序方法对该99只犬的SLC1A2基因T129C、T1549G 和T471C 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并统计分析犬的活跃度与SLC1A2 SNP位点的相关性。结果 SLC1A2 基因的3个SNP位点中,T129C和T1549G位点没有多态性,分别仅存在C/C型和G/G型。T471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T/T、T/C和C/C。这3种基因型与活跃度、性别以及品种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另外,品种与活跃度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性别与活跃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9)。结论 SLC1A2基因的T129C、T1549G 和T471C位点与导盲犬的活跃度不具有显著相关性,不能作为导盲犬的遗传学筛选的指标。由于性别与活跃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而在行为学测试中,对犬的活跃度评分标准应雌雄有别。
    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大鼠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郭新荣, 马小卫
    2019, 36(05):  15. 
    摘要 ( )   PDF (15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一种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 健康雄性大鼠(Sprague Dawley,SD)60只,水迷宫筛取48只纳入实验,随机分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和模型组。模型制备采用电子颅脑损伤仪(electric Cortical Contusion Impactor,eCCI)打击,配合水迷宫筛选确定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认识障碍大鼠。观测大鼠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血清中MMP-2、MMP-9、SOD、MDA含量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生命体征稳定、各行为学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水迷宫实验潜伏期和空间探索实验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血清中MMP-2、MMP-9、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SOD明显下降(P<0.01)。结论 本模型制备策略能够较好模拟颅脑损伤后的认知障碍,同时稳定性、重复性好、评价客观,又易操作掌握,可供同类研究时借鉴参考。
    静脉血细胞悬液放置时间对小鼠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康爱君, 刘君芳, 李雨薇, 胡建国, 王学文, 郑振辉
    2019, 36(05):  21. 
    摘要 ( )   PDF (88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静脉血细胞悬液放置时间对小鼠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ICR小鼠、C57BL/6 J小鼠各20只,采集定量静脉血液加到定量血细胞分析用稀释液中混匀,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于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在MEK-6410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微量血测定法测定血常规。结果 ICR小鼠和C57BL/6 J小鼠血常规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0 min相比,RBC在2 h、4 h、6 h和8 h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量血测定法测定小鼠血常规时,尽可能在制成静脉血细胞悬液后即刻完成。RBC总数在1 h内测定,与RBC相关的HCT和MCV指标测定不宜超过30 min,PLT测定在2 h完成,与PLT相关的PCT和MPV测定应在1 h内,WBC总数及HGB含量较稳定,可在8 h内完成。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莫 毅,刘 超, 崔士龙, 李 冰, 苏立波,李云娟,王 娟, 乃东红, 谢 英
    2019, 36(05):  25. 
    摘要 ( )   PDF (1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比较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大鼠模型(OHSS)的建立方法,为OHSS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3~5周龄的Wistar和SD大鼠随机分组后注射不同剂量的孕马血清(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OHSS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大体病理学检查、脏器指数测量、血液孕激素、雌激素及VEGF浓度测定等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周龄SD大鼠出现了明显的卵巢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清VEGF水平上升等OHSS典型改变,更适用于进行OHSS大鼠模型的建立。结论 比较并筛选得到了可靠造模方法,为后续的OHSS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小鼠胚胎移植技术优化及对巨细胞病毒净化研究
    杜 凯,李文光, 吴德国, 赵德明
    2019, 36(05):  31. 
    摘要 ( )   PDF (1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净化方法,以获得无MCMV感染的小鼠。方法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通过使用不同激素、不同发情周期注射激素、受体鼠品系、不同的移植方法、不同时期胚胎移植,以及移植胚胎数量等对比试验,优化了净化条件。利用优化的胚胎移植净化方法,对供体鼠进行了净化。结果 SIGMA生产的激素,在10 IU剂量下超排得到的可用胚胎数量约为17枚/只;在小鼠发情间期超排得到的可用胚胎最多,超排的可用胚胎数约为23枚/只;选取C57雄性小鼠与ICR雌性小鼠交配的子一代作为受体鼠,产仔率达44.5%;输卵管移植较子宫移植效果好,产仔率为40.64%;移植2细胞胚胎的妊娠率为80%,明显优于单细胞和8细胞;受体鼠移植24枚胚胎时,产仔率达到了43.75%。利用优化的小鼠巨细胞病毒胚胎移植净化方法,净化得到了无MCMV感染的小鼠。结论 建立了小鼠巨细胞病毒净化方法,为获得无MCMV感染的小鼠种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 吉,付 瑞 ,李晓波, 王淑菁 ,王莎莎, 李 威, 秦 骁, 黄宗文, 巩 薇, 岳秉飞, 贺争鸣
    2019, 36(05):  35. 
    摘要 ( )   PDF (5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HV-1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BHV-1 gB基因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BHV-1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稳定性等进行测定。用建立的方法对181份牛源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猪伪狂犬病毒(PR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猫疱疹病毒1型(FHV-1)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101copies/μL;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81份牛源性样本,有6份样本BHV-1核酸为阳性。结论 建立的BHV-1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及稳定的特点,可用于牛源性样本中BHV-1污染的检测。
    不同阶段幼龄SD大鼠血液指标差异的探讨
    孙 超, 黄维芝, 孙俊梅, 李晓菲, 汤连升
    2019, 36(05):  42. 
    摘要 ( )   PDF (1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集不同发育阶段幼龄SD大鼠的血液指标,建立相应的背景数据,为开展儿科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收集3、6、8、12和16周龄共计约200余只幼龄SD大鼠的血样,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应指标。结果 从各指标参数结果看,6周龄组大鼠的血液指标与16周龄大鼠相比RBC、HGB、TP、BUN等大部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别,12周龄组大鼠的血液指标与16周龄大鼠相比WBC、HGB、BUN等大部分指标无差异。结论 结果表明不同周龄阶段的幼龄SD大鼠的血液指标具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建立不同时期的背景数据对于幼龄大鼠试验血液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讨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芬必得对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的疗效评价
    陈迪新,李瑞鹏, 欧慧瑜, 邵珍怡, 郭秋平
    2019, 36(05):  47. 
    摘要 ( )   PDF (10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芬必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方法 通过压迫背根神经节及移植自体尾椎髓核至腰椎对大鼠进行造模。COX(cyclooxygenase)抑制剂芬必得给药剂量为0.051 g/kg体质量,连续28 d。对动物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机械刺激回缩反应测定、动物大腿周径测量及步态测量。给药28 d后取腰椎(L4~L6)及其神经用4%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取血清及神经根病变组织进行炎性因子浓度测定。结果 COX抑制剂芬必得能够改善模型动物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50%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大腿周径比(造模侧/对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背根神经节及椎间盘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和病变位置的炎症因子(PGE2、COX-2、NO、IL-1β、IL-6)的水平。结论 COX抑制剂可改善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症状。
    小鼠慢性肝损伤周期性病变研究
    孟 霞,李 梦, 翟亚南, 卢 静
    2019, 36(05):  54. 
    摘要 ( )   PDF (218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病模型肝损伤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正常BALB/c小鼠常规饲养1周后,腹腔注射0.5% CCl4溶液(10 μL/g,1次/3天,持续10周)。注射第2、4、6、8、10周后,取小鼠血清检测ALT、AST,同时取肝脏固定后进行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损伤变化。结果 CCl4溶液注射2周时,肝细胞损伤以变性为主,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胶原蛋白沉积,ALT、AST轻度升高;4周时,肝细胞损伤以坏死为主(P<0.01),肝细胞数目(P<0.01)和炎性细胞浸润均减少(P<0.01),胶原蛋白沉积发展为条索状胶原纤维沉积,ALT、AST升高极显著(P<0.01);6周时,肝细胞坏死明显减少(P<0.01),肝细胞数目相对增多(P<0.01),炎性细胞浸润亦减少(P<0.01),胶原纤维沉积向胶原蛋白沉积转化(P<0.05),ALT、AST基本正常;8周时,肝细胞变性再次增多,伴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0.01),ALT、AST轻度升高;10周时,肝细胞损伤再次以坏死为主(P<0.01),肝细胞数目(P<0.01)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P<0.05),胶原蛋白沉积发展为条索状胶原纤维沉积,ALT、AST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低剂量CCl4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存在明显、规律性肝损伤周期变化,在同一周期内,“损伤、坏死—再生、修复”顺序交替主导肝组织病理变化;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应选取相应的“窗口期”进行肝脏损伤或修复的机制研究和药效评价。
    实验动物常见支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辛闻婷,杨媛媛,王馨宇,吴 东, 李灵恩
    2019, 36(05):  60. 
    摘要 ( )   PDF (3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能对实验动物常见支原体进行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针对多种大、小鼠易感支原体的16 s rRNA基因中较保守的区域设计1对引物和探针,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其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结果 该方法在模板浓度为5×100~5×106 copies/μ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2)且扩增效率为98.11%;特异性强,能够区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病原菌;灵敏性高,检测下限为5 copies/μL,比常规PCR的检测灵敏性高100倍;重复性好,对不同浓度模板进行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低于2%。用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12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鼠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33%(2/60)、1.67%(1/60),细胞样品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均为5%(3/6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特异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实验动物常见支原体的快速诊断。
    MuSK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的建立
    刘潺潺,李 婷
    2019, 36(05):  66. 
    摘要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方法 6~8周龄的雌性C57BL/6小鼠(40只),适应饲养1周后,随机分组后造模。造模第1天在 4个位置(两个后脚和两个肩膀)分别注射免疫抗原(每个部位50 μL,含12.5μg 鼠源肽,CFA完全费氏佐剂);造模第30及50天再次在上述 4个位置(两只后脚和两个肩部)分别注射免疫抗原,第70天后每天对发病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模型成功率50%。评分为1分小鼠1只,2分的3只,3分的5只,4分为1只。结论 制备MuSK-Ab小鼠模型,造模方法可行,有助于对重症肌无力疾病的深入研究。
    蒲滑散对实验大鼠慢性肾衰的作用研究
    徐为公,徐 鹏, 周立冬
    2019, 36(05):  69. 
    摘要 ( )   PDF (28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蒲滑散对大鼠慢性肾衰的作用。方法 采用Platt法诱发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观察蒲滑散对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中分子物质(MMS)的作用及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蒲滑散可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病变,恢复肾脏功能,纠正高磷低钙血症,抑制PTH和MMS。结论 蒲滑散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药之一,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毒素潴留有关。
    研究简报
    实验小鼠肾匀浆中肽酶-3样本稳定性分析
    王 洪 ,魏 杰, 冯育芳, 刘雅丹, 项新华, 岳秉飞
    2019, 36(05):  73. 
    摘要 ( )   PDF (12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肽酶-3样本的稳定性,了解该样本的贮存条件和运输条件,进而采取适当措施保障能力验证样品的品质时刻符合实施能力验证活动的要求。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 GB/T 14927.1—2008进行样本的制备,设定-20 ℃,4℃,室温和37 ℃为4个温度检验点,设定1 d、2 d、3 d、4 d、5 d、6 d、7 d、14 d和28 d为9个时间检验点,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 肽酶-3样本在37 ℃仅能稳定保存1 d,在4 ℃、室温和-20 ℃均可以稳定保存至28 d。结论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必要严格控制肽酶-3样本的保存条件和运输条件。
    建立Wistar大鼠全厚植皮模型的实验方法
    周锦烽, 郝 超, 邹忠桃
    2019, 36(05):  77. 
    摘要 ( )   PDF (28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介绍一种建立Wistar大鼠全厚植皮模型的实验方法,提高Wistar大鼠植皮手术成功率。方法 清洁级Wistar大鼠12只,雄性,3月龄,体质量300~330 g,按照称重与麻醉、备皮与标记、大鼠固定与消毒、全厚皮片切取与修剪、全厚皮片回植以及采取避免大鼠啃咬及挠抓的措施这一实验流程,建立全厚植皮模型。结果 本组12只Wistar大鼠侧胸部植皮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片感染及坏死。术后大鼠进食正常,可自由活动,饲养1~2月,无大鼠发生非正常死亡。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实验方法简单有效,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方法。
    研究进展
    小鼠诺如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赵 娜,赵歆伊, 孟 琦, 邱雯贤,何 滨, 马小龙, 张艳淑, 姚 林,李 爽
    2019, 36(05):  81. 
    摘要 ( )   PDF (1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小鼠诺如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复制的研究进展做了比较系统的综述,为小鼠诺如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及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
    大、小鼠CO2安乐死方法研究
    何嘉玲,王天奇, 张长勇, 暴 国, 李 楠 ,孙德明
    2019, 36(05):  85. 
    摘要 ( )   PDF (14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和小鼠是目前运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其安乐死方法一直备受关注。二氧化碳安乐死方法具有使用简便,危害小,低成本的优点。为了使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实施更加符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要求,应用该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压力,疼痛等反应。鉴于此,本文综述了动物吸入二氧化碳实施安乐死的评价体系,二氧化碳与其他麻醉剂的联合使用情况以及大小鼠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期为推动该方法的实施提供有用的技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