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0-02-28
    研究报告
    应用微卫星技术分析评价虎皮猫群体的遗传质量
    王洪, 付瑞, 魏杰, 贾松华, 光娇娜, 马丽颖, 岳秉飞
    2020, 37(01):  1. 
    摘要 ( )   PDF (2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法评价虎皮猫群体的遗传结构。方法应用37个微卫星位点对25只虎皮猫的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利用软件POPGEN1. 32,对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虎皮猫群体的遗传结构参数。结果该虎皮猫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是4. 702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是2. 690 7,平均有效杂合度是0. 602 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是0. 552 0。结论微卫星DNA标记检测法能够应用于虎皮猫群体的遗传质量检测,该虎皮猫群体的遗传结构符合封闭群实验动物的结构特征。
    ICR小鼠破伤风疾病模型的建立
    马东升, 李鸿雁, 颜克松, 战大伟
    2020, 37(01):  7. 
    摘要 ( )   PDF (138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破伤风疾病模型,以期完善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研究。方法采用ICR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腹腔注射破伤风痉挛毒素(TeNT),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的肺部、肝部、脑部组织外观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机体内,可以阻断平滑肌收缩和离子通道,造成机体痉挛、四肢强直、角弓反张,最终导致机体死亡。切片观察到脑部小胶质细胞弥漫增生,引发肺部感染,肝组织内胆管增生。当毒素剂量低于10 -4 试验量时,破伤风痉挛毒素不会导致小鼠死亡。结论成功建立ICR小鼠破伤风疾病模型。
    妊娠期高血压对大鼠肝脏Ⅰ型脱碘酶及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研究
    刘韵璐, 王洋
    2020, 37(01):  11. 
    摘要 ( )   PDF (1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大鼠肝脏Ⅰ型脱碘酶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只孕鼠分为正常妊娠对照组(n=10)和妊娠高血压模型组(n=10)。于妊娠第13天,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L-NAME至妊娠第21天,复制妊娠高血压疾病;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起止时间同模型组一致。采集两组大鼠肝脏和血液,进行肝脏DIO-ⅠmRNA表达量和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DIO-Ⅰ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 <0. 05),血液中TT3、FT3浓度显著降低(P <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降低孕鼠肝脏DIO-Ⅰ基因表达水平,进而导致血液TT3、FT3含量下降。
    hVEGFR2-KI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光姣娜, 魏杰, 王洪, 刘甦苏, 熊芮, 贾松华, 范昌发, 岳秉飞
    2020, 37(01):  15. 
    摘要 ( )   PDF (10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C57BL/6-Kdrem1(h KDR)/NIFDC(以下简称hVEGFR2-KI)小鼠的血液参数进行测定,分析性别以及年龄对于该品系小鼠血液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取20只4周龄、8周龄小鼠雌雄各半,采静脉血。用日本光电Mek7222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VEGFR2-KI小鼠的生理指标,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在所测得的生理生化指标中,4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于血红蛋白浓度(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 3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4项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P <0. 01)。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雌雄之间共有11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分别是RBC、HCT、HG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单核细胞百分率(MON%) 7项血液生理指标和CHO、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 4项血液生化指标;有5项具有显著差异(P <0. 05)的指标,包括淋巴细胞百分率(LYM%)、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TP、尿素(BUN)和磷(P)。不同周龄hVEGFR2-KI小鼠之间的差异分布更广,其中具有极显著差异(P <0. 01)的有RBC、HCT、MCH、HGB、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ON%)、TP、CHO、白蛋白(ALB)、ALP、肌酐(CREA)、GLU、P共18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的为PLT、LYM%、NEU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共5项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测定了不同性别的4周龄、8周龄的hVEGFR2-KI小鼠的生理生化指标,为hVEGFR2-KI小鼠的应用以及正常血液参数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蒙艳丽, 徐慧星, 王晓溪, 宋亚娟, 蔡萧君, 王伟明
    2020, 37(01):  22. 
    摘要 ( )   PDF (14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间质性肺炎。在临床易感于慢性肺部炎症病人,基于此原因本研究使用烟熏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方法建立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HE和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小鼠感染前后肺部肺炎支原体浓度、肺组织病变状况和肺组织胶原纤维生成情况。结果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达到93%,肺泡腔塌陷,肺组织呈片状致密结构,内充斥大量红细胞,胶原纤维增多呈片状蓝染。结论通过实验可知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内支原体浓度增高、肺组织病变情况严重,胶原纤维生成增多,预示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间质性肺炎模型建立成功。
    PTS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果及机制研究
    王静, 洪炳哲, 张习敬, 任海勤, 葛鲁敏
    2020, 37(01):  2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人参三醇皂苷(PTS)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 m L/kg体质量)、模型组(生理盐水2 m L/kg体质量)、PTS低剂量组(25 mg/kg)、PTS中剂量组(45 mg/kg)、PTS高剂量组(90 mg/kg)、阳性药组(生脉注射液450 mg/kg)。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于末次给药1 h后进行MIRI造模手术,再灌注24 h后取材料测定各项指标。监测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CR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 mRNA表达水平;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TS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MIRI模型大鼠ST段和血清CK-MB、IL-6、TNF-α水平,改善心肌结构的损伤程度,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前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 PTS对MIR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调节凋亡关键酶来实现。
    基于小鼠肝炎病毒研究遗传工程小鼠隔离检疫设计
    桂飞, 杨伟伟, 俞利平, 周祥, 汪海燕, 孙筱品, 戴方伟, 宋晓明
    2020, 37(01):  3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以小鼠肝炎病毒(MHV)为例,研究两种常用小鼠感染MHV后粪便中病毒核酸检测量与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探讨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设计。方法用MH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脏垫料持续饲养C57BL/6和BALB/c小鼠(n=20) 28 d,进行脏垫料接触感染。之后所有小鼠使用无菌垫料进行单笼饲养,每周收集新鲜粪便和血清样本,经Taqman荧光定量PCR(qPCR)和ELISA法检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BALB/c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时,在实验第21天即有阳性检出(阳性率20%),第28天阳性检出率达到最高,为80%,第42天阳性检出率为50%,至第56天无阳性检出。血清ELISA检测发现,实验第42天才有MHV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为50%)。对于C57BL/6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时,在第28天和第42天分别从20%小鼠粪便中检出MHV。而采用ELISA法在整个实验期均未检出特异性阳性抗体。结论在隔离检疫和常规病原检测中,建议选用BALB/c小鼠作为哨兵鼠,替代C57BL/6小鼠。由于qPCR法具有早检出和更高检出率的优点,建议在隔离检疫早期采用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粪样核酸检测法替代ELISA法。
    6种常用消毒剂对不同细菌消毒效果的比较
    梁锦宁, 李家富, 欧阳轶强, 张名媛, 孙俊铭, 郭晓萍
    2020, 37(01):  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种消毒剂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确细菌对消毒剂的耐受效果,为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科学使用消毒剂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用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各种消毒剂的抑菌、杀菌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0. 05%古迪安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消毒剂(P <0. 05),其次是0. 05%百毒杀和0. 25%戊二醛溶液,0. 2%过氧乙酸、0. 1%二氯异氰脲酸钠粉和0. 25%新洁尔灭抑菌效果较差。结论本实验0. 05%古迪安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最有效,可为今后使用动物屏障环境消毒提供重要参考
    糖皮质激素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功能损伤、炎症反应和JAK2/STAT5通路的影响
    刘露, 冯伟, 郭轶男
    2020, 37(01):  4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luc)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肺功能损伤、炎症反应和JAK2/STAT5通路的影响,为治疗肺功能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肺损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yperoxia组、低剂量Gluc组、中剂量Gluc组、高剂量Gluc组。通过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检测静息通气量、气道阻力、气道压力、肺容积、最大吸气流量。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肺脏组织形态和细胞凋亡情况; RT-PCR、Western Blot检测α-SMA、TGF-β表达量; Elisa检测IL-6、MCP-1、iNOS含量; 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5的磷酸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yperoxia组小鼠静息通气量、气道阻力、气道压力、肺容积、最大吸气流量显著降低(P <0. 05),细胞凋亡数、α-SMA与TGF-β表达量、EOS比值、IL-6、MCP-1、iNOS含量均显著增加(P <0. 05),且JAK2、STAT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 <0. 05)。而中、高剂量Gluc可显著逆转高氧对小鼠以上指标的影响。此外,Hyperoxia组小鼠出现肺实质结构紊乱、肺泡间隔增宽等组织形态的改变,在低、中、高剂量Gluc组中组织形态改变程度逐渐降低。结论糖皮质激素可缓解肺组织损伤并下调模型小鼠肺脏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同时抑制JAK2/STAT5通路活性,对高氧诱导的肺组织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Dkk-1水平与β-连环蛋白的关系
    樊萍, 冯秀媛, 胡楠, 蒲丹, 吕晓虹, 孙怡宁, 何岚
    2020, 37(01):  5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β连环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Dickkopf1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62只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6只绝经后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关分析。分析β连环蛋白与相关参数的关系,比较两组大鼠的基线资料,对可能影响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 0. 05)。对照组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Dickkopf1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 0. 05)。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β连环蛋白与Dickkopf1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 0. 05)。观察组大鼠的β连环蛋白(23. 23±0. 07)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大鼠的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138. 24±96. 45) pmol/L和Dickkopf1蛋白(182. 79±34. 8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水平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是和Dickkopf1蛋白影响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连环蛋白是绝经后大鼠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 <0. 05)。结论连环蛋白和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β连环蛋白、Dickkopf1蛋白水平与绝经后大鼠的骨质疏松进程相关,而β连环蛋白水平与Dickkopf1蛋白呈负相关关系。
    PM2.5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形态及FOXP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林秀山, 周向东, 王才春
    2020, 37(01):  5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PM2. 5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形态及FOXP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40只采用卵清蛋白激发、致敏构建哮喘模型,并根据PM2. 5干预剂量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单纯哮喘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不同剂量PM2. 5对哮喘大鼠的病程进展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及单纯哮喘组相比,所有PM2. 5干预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明显较低(P 0. 05)。(2)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肺泡灌洗液内细胞总数升高最显著,低、中剂量干预组也明显升高,但高剂量干预组无明显变化(P> 0. 05)。与对照组及哮喘组比较,随着PM2. 5干预剂量的升高,大鼠BALF内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巨噬细胞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对照组、哮喘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中剂量组的FOXP3基因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7. 24±0. 91)、(5. 04±3. 08)、(1. 87±1. 46)、(1. 57±0. 64)、(2. 04±1. 14),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2±0. 18)、(0. 81±0. 19)、(0. 62±0. 15)、(0. 53±0. 14)、(0. 32±0. 04),随着PM2. 5干预剂量的提高,大鼠的FOXP3基因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及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结论 PM 2. 5对哮喘大鼠的损伤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这可能与调低FOXP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有关。
    研究简报
    一种新的大鼠颈部静脉采血固定方法
    王丽平, 朱以良, 刘琴, 陈芳, 刁波, 张宜
    2020, 37(01):  5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在不麻醉的情况下,先将大鼠呈仰卧状态固定其躯干部位,再使用塑胶瓶自制大鼠固定头罩固定其头部,最后进行大鼠颈部静脉采血。自制固定头罩可以有效地固定大鼠,建立一种新的大鼠颈部静脉采血固定方法,使大鼠颈部静脉采血顺利。这种使用固定头罩固定大鼠的新固定方法,能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被大鼠咬伤,保证安全地重复多次采血。
    研究报告
    C57BL/6小鼠在肥胖建模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孙奥, 马玉兰, 胡晓琴, 谢梦洁, 穆兰馨, 夏敏, 鄢友娥
    2020, 37(01):  6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发现C57BL/6小鼠在肥胖模型造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出现耳朵感染、脱毛和打架引起外伤的小鼠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或局部处理措施,使其健康生长。结果打耳标时进行预防性消毒的小鼠耳朵感染风险下降,少量耳朵感染的小鼠经过消毒恢复健康。脱毛小鼠进行隔离消毒后皮毛恢复完整。受轻微外伤小鼠隔离消毒后恢复健康。结论本文提到的C57BL/6小鼠肥胖模型造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对策可为其他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研究简报
    性别对小型猪基础麻醉效果的影响
    刘天文, 李剑明, 王帆, 李军, 高作潮, 赵梦, 张杰民
    2020, 37(01):  6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性别对小型猪基础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只巴马香猪和24只农大Ⅱ系小型猪,雌雄各半。首剂量200 mg陆眠宁复合10 mg咪达唑仑,于耳后颈部肌注,完成基础麻醉。观察记录动物达到保定效果所用的时间以及追加药物的剂量。结果巴马香猪组,雌性较雄性平均追加30%~50%的首剂量;农大Ⅱ系组,雌性较雄性平均追加50%~100%的首剂量。结论研究表明性别影响小型猪的基础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起效时间。加大对雌性个体的麻药剂量,可以缩短麻醉躁动期和手术准备时间。
    研究进展
    中药对阿尔兹海默症APP/PS1转基因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徐慧琳, 范震, 冯成强
    2020, 37(01):  6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块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为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认知能力减退、生活不能自理,该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防治AD的实验研究领域,APP/PS1转基因小鼠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其能较好地反映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是一种较理想的AD动物模型。本文综述近五年来中药对APP/PS1转基因AD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树鼩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进展
    王文广, 匡德宣, 仝品芬, 李娜, 陆彩霞, 罕园园, 孙晓梅, 代解杰
    2020, 37(01):  7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鼩是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型实验动物,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许多生物学特性也与人类近似,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建立树鼩人工种群并开展标准化研究,是实现树鼩实验动物化的重要保证,本文就树鼩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和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