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5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8-10-28
    研究报告
    稀有鮈鲫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赵 颖, 赵德明, 周向梅, 王剑伟,李爱华, 杨利峰
    2018, 35(05):  1. 
    摘要 ( )   PDF (427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文针对成体稀有鮈鲫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描述,配合系列的图文介绍,为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进化和其它相关的研究提供更加完整的组织学背景。方法 健康的成体稀有鮈鲫经固定、脱钙,脱水,透明,包埋蜡块制成3μm厚度的组织切片,H.E染色制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摄组织学照片,进而对其相应组织器官进行描述。结果 稀有鮈鲫的口咽部可由咽齿与后续肠道分界,稀有鮈鲫的肠道前端呈“Z”字型膨大,但其后续肠道基本呈直线形。稀有鮈鲫的肝脏虽有清晰的中央静脉等结构,但不成典型的分叶状。胆囊独立存在,位于胸腔前端,与心脏毗邻。胰腺或肝胰腺未能在稀有鮈鲫中被发现。作为稀有鮈鲫神经中枢的脑部,其各部分结构较为完全,可见清晰的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脑脊髓。并有脑神经从脑的背侧、腹侧发出。位于背侧脊椎的椎间孔中的脊髓可见分明的灰质与白质结构。结论 稀有鮈鲫的消化系统符合鲤科鱼类无胃特点,但其肠道前后段有明显差异。该物种神经系统发育较为完全。
    银杏内酯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周春霞,李 霞,树俊莲,徐 丽
    2018, 35(05):  7. 
    摘要 ( )   PDF (18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GB)预处理给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GB各剂量组(8、4、2 mg/kg体质量),通过结扎冠脉30 m 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术前1 h和再灌注即刻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1/2量的药物;再灌注结束后,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定磷法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力,采用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GB高剂量组 M IS缩小至16.20%,与模型组 M IS(2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各剂量组 CK活性分别降低为0.69、0.64、0.63 U/m L,与模型组(0.77 U/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剂量组LDH活性降低为2.20 U·m L-1,与模型组(2.99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B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Na+/K+-ATP酶活力为3.69、3.78 mmol Pi/g,与模型组(3.09 mmol Pi/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 Ca2+/Mg2+-ATP酶活力为 4.50、4.79、4.81 mmol Pi/g,与模型组(3.97 mmol Pi/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GB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不同饲料配方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严家荣 ,吴贤生, 黎雄才, 刘盛来 ,刘月姝, 邝少松
    2018, 35(05):  11. 
    摘要 ( )   PDF (55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的高脂饲料配方对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配方1~9饲料组,10只/组,基础饲料组大鼠每天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配方1~9饲料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饲料配方喂养,连续4周。于第2周末、第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于试验结束,测定肝脏系数和脂肪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基础饲料组大鼠比较,各配方饲料组均能降低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升高大鼠血清TC、LDLC含量,增大肝脏系数,加重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对血清GLU含量有影响;各配方饲料组间比较,配方1饲料组可以明显提高血清TG含量水平(P<0.05),配方4饲料组可以明显提升血清TC、LDLC含量水平及增大肝脏系数(P<0.05),配方7饲料组引起大鼠平均日摄食量减少幅度最少(P<0.05)。结论 9个配方饲料均能复制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其中,配方1更有利于提高血清TG含量,配方4更有利于提高血清TC、LDLC含量,引起肝脏病变更明显,配方7最适合大鼠口感,对大鼠体质量影响最小。
    利用TALEN技术制备HE4(WFDC2)敲除小鼠模型
    龙华洋,孙 丹, 李金萍,江世文
    2018, 35(05):  17. 
    摘要 ( )   PDF (9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和 TALEN技术构建HE4(WFDC2)敲除小鼠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方法 设计Wfdc2敲除位点,构建TALEN载体,体外转录TALENs获得mRNA并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注射到C57BL/6 J小鼠受精卵,对F0代小鼠进行DNA鉴定获得HE4(WFDC2)敲除小鼠,观察并统计 HE4(WFDC2)敲除小鼠出生及存活情况。结果 在Wfdc2第一个外显子上设计了TALEN识别剪切位点,向受精卵注射TALENs mRNA获得了24只F0代小鼠,其中1只发生移码突变,成功制备了HE4(WFDC2)敲除小鼠,并发现纯合 HE4敲除小鼠出生后在短时间内致死。结论 通过TALEN技术成功制备HE4(WFDC2)敲除小鼠,纯合HE4(WFDC2)敲除小鼠出生致死。
    一种羊椎体骨缺损动物模型的改良及应用效果观察
    郭瑛, 吴维敏, 张力军, 贾连顺,邢国, 彭波, 吴柏
    2018, 35(05):  24. 
    摘要 ( )   PDF (109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羊椎体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便于对目标骨填充材料的骨诱导及骨生长性能进行长时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山羊18只,体质量(21.56 ±2. 56)kg,动物麻醉后经腹膜后入路显露腰椎L1-L6,于椎体侧方制备6 mm×10 mm圆柱形骨缺损。实验共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别填充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各2个椎体,另外2个椎体不填充。于术后1、3、6个 月随机处死6只,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为64 ~ 92(75 ± 6. 95)min,术中失血量为50 ~ 110 (81.94 ±15.64)mL。共108个腰椎标本可供分析。三组骨缺损体积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骨水泥组 从3个月开始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吸收及骨长入,但实验组骨诱导生长更明显。结论 采用腹膜后入路制备羊腰椎骨缺损动物模型,实验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利于动物长期存活及进行填充材料长时程观察。同时腰椎全长制备,利于多种材料或者多种观察指标观察研究。本实验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后成骨作用好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及未填充组。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在性别上的差异性研究
    钟志勇, 梁志健, 刘月姝, 李思婷 ,梁冠泽 ,谢超敏, 唐小江
    2018, 35(05):  30. 
    摘要 ( )   PDF (20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背景数据。方法 骨质疏松组雌性大鼠和雄性大鼠在第1天~第21天按2.5 mg/kg体质量,第22天~第63天按1 mg/kg体质量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1次/2 d,持续9周。末次注射 后1 h所有动物麻醉取血和组织,血清检测ALP、Ca、P、维生素D3、降钙素含量;股骨检测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胫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的雄性大鼠出现了股骨、腰椎L4骨 密度下降,血清中的ALP升高,钙、磷、降钙素下降,股骨的最大应变和最大负荷下降,胫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 异(P < 0.05或P < 0.01 );而雌性大鼠只见有股骨骨密度下降、ALP升高、胫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 < 0. 05或P < 0.01 )。此外,骨质疏松组雄性动物的骨小梁较该组雌性的减少、疏松和变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0. 05 )。结论 制 备GIOP模型,雄性大鼠在症状和骨质疏松指标上较雌性大鼠更为明显、稳定。
    弓形虫快速鉴定及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
    高正琴
    2018, 35(05):  35. 
    摘要 ( )   PDF (1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弓形虫快速鉴定方法,进行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全国60个不同厂家的12 394只实验动物(包括:猴290只、小型猪425只、犬579只、兔1 234只、地鼠372只、豚鼠1 363只、大鼠987只、小鼠7 144只)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循环抗原CAg。利用PCR技术鉴定弓形虫p30基因。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识别弓形虫虫体。结果 用ELISA从12 394份动物血清中检出4份弓形虫抗体IgG阳性。在这4份抗体IgG阳性样本中都发现了弓形虫虫体和DNA。通过PCR扩增p30基因的分子特性证明了样本中弓形虫病原体的存在。通过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弓形虫速殖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12 394只实验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率为0.03%(4/12 394)。结论 ELISA、PCR、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相结合可完成实验动物的弓形虫检验工作。国内实验动物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因此,建议设计合理的筛查程序用于防止动物传播的弓形虫病。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工具,特别是快检技术用于这一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未来研究。
    不同诱导条件对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苗雨润,李 娜, 匡德宣,宋庆凯, 袁 圆,王 璇, 张志成, 陆彩霞
    2018, 35(05):  46. 
    摘要 ( )   PDF (20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诱导条件对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 P3代树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成7组进行诱导。A组:高糖DMEM+1μmol/L地塞米松+10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B组:高糖 DMEM+50 ng/mL BMP-2;C组:高糖 DMEM+80 ng/mL BMP-2;D组:高糖DMEM+5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20ng/m L BMP-2;E组:高糖 DMEM+1μmol/L地塞米松 +100μmol/L维生素C+20 mmol/Lβ-磷酸甘油钠;F组:高糖DMEM+100μmol/L地塞米松+100μmol/L维生素 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G组:DMEM/F12+0.1μmol/L地塞米松 +50μmol/L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诱导18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 每一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茜素红染色可在A、B、C、D和E组观察到明显矿化结节。结论 A组、B组、C组、D组和 E组可以诱导树鼩BM-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中以A组和B组效果最为突出。
    探讨-20℃冻存条件下分装冻融对SD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孙昌华,刘 娜, 王春芳, 张 娟, 祝清芬
    2018, 35(05):  52. 
    摘要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0℃冻存条件下分装冻融对SD大鼠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仪器经校准、质控合格后,采集40只空白雌性SD大鼠血液,2~8℃静止30 m in后离心,血清分装并用封口膜封口,每只动物分装4份。室温4 h的血清检测分析结果作为基准参考水平,其余3份血清放置于 -20℃冷冻保存,分别于2 d、7 d、14 d复融后检测,比较室温4 h与-20℃冷冻保存各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20℃冻存条件下分装冻融14 d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室温4 h比较 TP、ALB、GLU、CREA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分装冻融7 d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室温 4 h比较 ALT、TP、ALB、GLU、UREA、CREA、TC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分装冻融2 d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室温4 h比较 ALT、TP、ALB、GLU、CREA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分装冻融 2 d、7 d、14 d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室温4 h比较 AST、TG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分装冻融2 d、7 d、14 d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室温4 h比较,AST、TG检测结果稳定未见影响,其余七项检测指标均可见明显影响,本实验可知如无特殊情况尽量减少血清分装冻融的次数,建议最好当天检测,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束缚应激致福利损伤小鼠肝脏中钙调蛋白的表达
    马 畅,赵迎峰, 梁 磊, 尤金炜, 董 敏,恽时锋
    2018, 35(05):  56. 
    摘要 ( )   PDF (2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束缚应激对小鼠肝脏内钙调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周龄ICR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束缚应激组,记录实验期间的个体增重和饲料消耗,束缚结束采血测定与福利相关的免疫和神经内分泌指标,及主要肝功能指标,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小鼠肝脏内钙调蛋白(CaM)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束缚组小鼠的体增重和饲料能耗比(FER)显著降低(P<0.01),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中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以及主要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升高(P<0.01,P<0.05),肝脏中 CaM和CaMKⅡ的相对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 束缚应激致实验小鼠福利受损时,CaM和CaMKⅡ参与了小鼠福利损伤过程。
    2014—2016年北京地区实验动物质量抽检结果分析
    魏 杰,刘文菊,李根平,付 瑞, 邢 进,王 洪, 王 吉, 李晓波,冯育芳,王淑菁
    2018, 35(05):  60. 
    摘要 ( )   PDF (1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2014—2016年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微生物、遗传质量抽检结果的回顾总结,为实验动物的生产、管理和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家和地方现行实验动物检测标准,由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组织对北京地区具备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进行抽样,委托检测机构质检并发布报告。依据检测数据,对3年中不同级别大小鼠、豚鼠、地鼠、兔、犬、猴、小型猪8个品种的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3年分别抽检动物120、133、130批次,检出不合格批次为16、17、23批。不合格主要因素为兔、犬、猪免疫不达标(49批),小鼠遗传变异3批,嗜肺巴斯德杆菌阳性1批,豚鼠沙门菌和呼肠孤病毒III型抗体阳性各1批,犬沙门菌阳性1批。结论 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是其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动物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覆盆子对尼古丁戒断焦虑征大鼠的影响
    邢宇双,梁启超, 金贲临,梁忆红, 雷 涛, 杨 志,吴宜艳
    2018, 35(05):  67. 
    摘要 ( )   PDF (17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覆盆子对尼古丁戒断焦虑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 SD大鼠40只,220~250 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覆盆子高剂量组、覆盆子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每天皮下注射尼古丁0.4 mg/kg,共7天,制备尼古丁成瘾模型。最后一次注射尼古丁后24 h,药物对照组灌胃地西泮,覆盆子高剂量、低剂量组分别灌胃覆盆子提取物200 mg/kg、100 mg/kg,连续5 d,最后给药1 h后,用高架十字迷宫测其焦虑行为,用HPLC测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 在高架十字迷宫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尼古丁戒断大鼠在开放臂的逗留次数、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照组能增加其次数、时间,覆盆子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更显著(P<0.01);HPLC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覆盆子低剂量组、覆盆子高剂量组均可降低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结论 覆盆子提取物能减轻尼古丁戒断时大鼠所表现出的焦虑样行为,其抗焦虑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有关。
    研究简报
    磨牙棒的使用对大鼠福利伦理问题的探讨
    王丽芳, 代宝强 ,谭余庆, 刘 婷, 王 洋
    2018, 35(05):  71. 
    摘要 ( )   PDF (1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大鼠在生长过程牙齿发育较快,为提高大鼠动物福利,促进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确保试验顺利进行与结果的准确性,并确定小兴安岭白桦木磨牙棒使用的可行性,为以后动物玩具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小兴安岭白桦木、鸡翅木、仿象牙木、不锈钢饮用水嘴作为大鼠磨牙棒,探究饲喂过程中SD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脏器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表明白桦木磨牙棒对大鼠生长发育指标并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小兴安岭白桦木磨牙棒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有助于大鼠生长发育,提高大鼠的动物福利待遇。
    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病理学观察
    孙 欣, 张茜茜, 赵德明, 杨利峰, 周向梅
    2018, 35(05):  75. 
    摘要 ( )   PDF (158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三类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和分析,探讨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为诊断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提供资料。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收集来自动物医院临床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病例,制成切片,H.E.染色。结果 观察比较粒层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黄体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总结犬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效资料。结论粒层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黄体瘤为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瘤,常见于老年犬。由于肿瘤细胞发育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社群巢对C57BL/6 J小鼠社会识别的影响
    王 智
    2018, 35(05):  79. 
    摘要 ( )   PDF (18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社群巢这种早期环境富集方式对动物社会识别的影响,我们收集标准巢和社群巢的 C57BL/6 J子二代动物各30只,以Habituation/Dishabituation模型进行四次的习惯化实验和第五次的去习惯化实验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标准巢还是社群巢条件下,雌、雄小鼠均表现出社会识别能力;与标准巢条件下的社会识别相比,社群巢条件下C57BL/6 J小鼠的社会识别能力并未有显著增强。我们推断,社群巢这种早期环境富集方式不能使动物的社会识别能力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社会识别作为动物的一项最基本能力,后天环境对其的影响甚小。另外,关于社群巢的研究也有益于探讨动物其它更高层次的社会行为。
    研究进展
    circRNA研究进展
    陆彩霞,代解杰
    2018, 35(05):  83. 
    摘要 ( )   PDF (1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形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通过反向剪接所形成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并且具有结构稳定、表达量丰富以及在不同组织及其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表达特异性等特征。circRNAs可以作为miRNA海绵调控m iRNA的表达,通过cis或trans调控其母基因的表达,并参与蛋白的翻译。此外,circRNA在神经发育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有望成为疾病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就circRNA的分子特征、形成机制、功能、常用的数据库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白血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任汝静,尹 婷,洪 坤,孙建辉,王丽芳,代宝强,朱亚英,谭余庆
    2018, 35(05):  88. 
    摘要 ( )   PDF (14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是白血病研究的理想模型动物,在研究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优化治疗方案,对病情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并且可以避免人体试验面临的巨大风险,是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小鼠白血病模型经过众多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建立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于临床,较好地再现临床白血病的相关表现,为研究白血病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总结了白血病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和近年来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来白血病模型的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