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7-08-31
    研究 论著
    贵州小型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筛查
    赵玉琼, 杨述林, 钱 宁, 郭亚芬, 吴曙光, 辛 磊, 陈 华
    2017, 34(04):  1-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对现有小型猪种群进行筛查,期望发现可遗传性疾病,并进而开展遗传选育研究。方法 未去势的广西巴马小型猪 60 头(♂21,♀39) 和贵州小型猪 50 头(♂ 7,♀43) ,前腔静脉采血、检测 13 项血液生化指标。以超出( x珋± 2s) 范围为异常值,并对异常值进行重复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获得了血清生化指标异常个体 42 头,其中,贵州小型猪 19 头,广西巴马小型猪 23 头。经复测和分析,选择 37 号和 103 号猪,分别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抗性和易感性选育种猪。结论 经血清生化指标筛查和统计分析,获得 2 头动脉粥样硬化抗性和易感性选育候选种猪。
    PrP106-126 神经毒性多肽对原代神经元造成病理性损伤
    宋志琦, 王运盛, 朱 婷, 杨 威, 崔永勇, 周向梅, 杨利峰, 赵德明
    2017, 34(04):  4-1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系统地研究 PrP106-126 神经毒性多肽对原代神经元造成的损伤。方法 使用出生 24 h 内的 SD 乳鼠分离培养原代神经元,经过 PrP106-126 处理后,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功毒后原代神经元亚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着 PrP106-126 刺激原代神经元的时间延长,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量不断下降,促凋亡蛋白的表达量不断升高; 透射电镜显示,经过多肽刺激的原代神经元的细胞器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单层或多层空泡结构; TUNEL 细胞凋亡检测和 AnnexinV-FITC 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都表明,经多肽刺激后,原代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并有大量神经元发生凋亡。结论 PrP106-126 神经毒性多肽激活促凋亡信号通路,造成细胞内的平稳紊乱和超微结构损伤,诱导原代神经元发生凋亡,为朊病毒疾病研究模型的建立提供全面可靠的证据。
    不同氢化可的松小鼠肾阳虚模型制备方法对比研究
    秦文艳, 陈 贺, 朱竟赫, 齐 越, 赵金明
    2017, 34(04):  1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氢化可的松肾阳虚造模方法的优劣。方法 采用灌胃、腹腔注射及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不同剂量( 12. 5、25、50 mg / kg 体质量)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9 d,考察小鼠的死亡率、一般状态、体质量、肛温、自主活动、脏器指数及游泳时间的变化。结果 造模 9 d 后,小鼠懒动,消瘦,拱背蜷曲,体毛枯萎无光泽,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肛周污染,便溏等,以 25、50 mg / kg 剂量组较为明显。除皮下注射 25 mg / kg 组 外,其他各组体质量均较造模前明显下降; 除灌胃及腹腔注射 12. 5 mg / kg、皮 下 注 射 25 mg / kg组外,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除各方式的 12. 5 mg / kg 组外,小鼠游泳时间均较空白组明显缩短; 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 25 mg / kg 组脾指数、各方式的 12. 5 mg / kg 组的肾上腺指数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余 各 组 的 脾、胸腺及肾上腺指数均明显减轻,各剂量组的精囊腺和包皮腺无明显变化。结论 综合各考察指标,灌胃给药 25 mg / kg 剂量组成模率较高,且各项指标均可呈现出肾阳虚的症状和体征,是比较可靠的肾阳虚造模方法。
    生育三烯酚联合奥沙利铂对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秦 珩, 李 茜, 蒋 真, 张书婧, 孙 靓, 张静姝
    2017, 34(04):  15-2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通过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小鼠模型研究生育三烯酚联合奥沙利铂用药对结肠癌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 5 周龄 CD1-ICR 小鼠 100 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Control) 、肿瘤模型对照组( AOM/DSS) 、奥沙利铂干预组( AOM/DSS + 3 mg/ kg 体质量 OXA) 、100 mg/ kg 生育三烯酚干预组( AOM/DSS + 100 mg/ kg T3) 和联合作用组( AOM/DSS + 3 mg/ kg OXA + 100 mg/ kg T3) ,每组 20 只,连续观察 20 周。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 实验结束时,记录小鼠空腹体质量,称量脾脏及结肠,计算其脏器系数,观察小鼠脾脏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 TNF,IL-6,IL-4,IL-2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 Control 组相比,AOM/DSS 组脾脏及结肠脏器系数显著增高,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AOM/DSS 组相比,AOM/DSS + OXA 和 AOM/DSS + OXA + T3 组脾脏器系数显著下降,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AOM/DSS 组相比,AOM/DSS + OXA + T3 组结肠脏器系数显著下降,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Control 组相比,AOM/DSS 组外周血中血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白介素( interleukin,IL) -6 水平显著升高,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AOM/DSS 组相比,AOM/DSS + OXA、AOM/ DSS + T3 与 AOM/DSS + OXA + T3 组外周血 TNF 水平下降,AOM/DSS + OXA、AOM/DSS + OXA + T3 组外周血 IL-6 水平下降,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Control 组相比,AOM/DSS 组外周血 IL-4 水平显著降低,P <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育三烯酚和奥沙利铂均可改善炎症相关性结肠癌小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发展。
    近五年发表文献中小鼠采血方法的分析研究
    池宏伟, 鹿双双, 郎绍辉, 岳东旭, 孙德明, 刘晓宇, 卢选成
    2017, 34(04):  21-2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国内小鼠采血方法使用的情况。方法 万方数据库中检索 2012 至 2016 年间正文中含有检索词 “小鼠”和“采血”的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索到 448 篇文献,其中符合条件的文献 444 篇。使用比例最高的 3 种采血方法依次是眼眶后静脉丛采血( 33. 3% ) 、摘眼球采血( 22. 6% ) 和尾静脉采血 ( 15. 4% ) 。心脏采血使用麻醉的占 60% ,眼眶静脉丛采血使用麻醉的占 3. 2% 。结论 摘眼球采血法的使用率很高,但鉴于其会给小鼠带来巨大痛苦,故建议用下颌静脉丛采血等其他方法替代。心脏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过程中实施麻醉的比例不高,应加以重视和规范。
    负压屏障实验动物设施空气落下菌数静态及动态检测结果分析
    刘 艳, 王 珑, 赵赤鸿
    2017, 34(04):  25-3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了解屏障环境在静态和动态下的空气落下菌数的情况以及分析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 GB 14925—2010 的方法,对屏障环境动态和静态空气落下菌数进行测定。结果 4 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屏障环境饲养区域动态和静态的空气落下菌数合格率为 100% ; 屏障环境其他区域污染走廊合格率为 92. 86% 和二更的空气落下菌数合格率为 91. 67% 。结论 虽然动态屏障系统中空气落下菌数尚无国家标准,但定期进行空气落下菌检测是必要的,通过 4 年的检测数据的积累,为负压屏障环境的标准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竹精片对小鼠的抗疲劳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王玉文, 邢艺龄, 姚 莉, 常绍琴, 刘云乐, 樊官伟, 柳占彪
    2017, 34(04):  32-3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参竹精片的抗疲劳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选择 120 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参竹精片 0. 5 g / kg、0. 25 g / kg、0. 125 g / kg 组和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用不同剂量的参竹精片灌胃治疗 7 d,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末次给药后 2 h,随机选其中 50% 小鼠,尾根部负荷 2 g 铅丝,观察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 另 50% 小鼠尾根部负荷 0. 4 g 铅丝,测定心肌和肌肉的 SOD、MDA 含量。另选择 144 只昆明小鼠分组和给药方法同上,各组于末次给药后,随机选其中 50% 小鼠,1 次性灌胃给予 50% 乙醇 0. 4 mL/只,测定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的 MDA、SOD 含量; 另 50% 小鼠取大脑组织制成 10% 脑匀浆,加入 Fe2 + - VitC 溶液,测定脑组织 MDA、SOD 含量。结果 参竹精片能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 P ﹤ 0. 05) ,提高心肌 SOD 活力( P ﹤ 0. 05) ,降低肌肉 MDA 含量( P ﹤ 0. 05) ; 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 MDA 含量( P < 0. 01) ,增加 SOD 含量( P < 0. 01) ; 减少脑损伤小鼠 MDA 含量( P < 0. 01) 。结论 参竹精片通过抗氧化作用,能够提高心肌、肌肉和肝组织的能量代谢,具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纤维环缝合术后不同时期椎间盘愈合特征的动物实验研究
    李鹏飞, 贾 楠, 沈亚欣, 靳宪辉
    2017, 34(04):  36-4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纤维环缝合术后不同时期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及纤维环修复特征。方法 成年健康山羊 40 只,雌雄各 20 只,随机分为 4 组,进行椎间盘纤维环暴露术。实验组切开纤维环摘除髓核后进行纤维环缝合; 记录髓核摘除量。对照组仅暴露而不切开纤维环及摘除髓核。实验组 A 组于术后 3 个月时行椎间盘核磁共振及组织学检查、测定椎间盘内压力及椎间隙高度。B 组于术后 6 个月测量上述指标。C 组于术后 12 个月测量。结果 术后 3 个月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为( 1. 39 ± 0. 68) 兆帕。6 个月为( 2. 04 ± 0. 88) 兆帕。12 个月为( 3. 58 ± 1. 10) 兆帕,接近对照组( 3. 90 ± 1. 59) 兆帕。实验组术后 3 个月椎间隙高度丢失为( 1. 01 ± 0. 29) mm,术后 6 个月为( 1. 90 ± 0. 65) mm,术后 12 个月为( 2. 04 ± 0. 85) mm。三者进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环缝合术对维持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及术后纤维环修复起到积极作用。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恢复与纤维环修复时间相关。
    柽柳沙鼠 Cytochrome b 基因的克隆和进化分析
    庄太凤, 王存龙, 吕建祎, 刘 欣, 杜小燕, 陈振文, 李长龙
    2017, 34(04):  43-4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对柽柳沙鼠线粒体 Cyt b 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 根据已知柽柳沙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 PCR 产物测序法,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结合已公布啮齿类动物 Cyt b 基因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遗传距离、并基于极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获得柽柳沙鼠线粒体 Cyt b 基因全序列,其与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柽柳沙鼠与沙鼠属和仓鼠科动物遗传距离较近。柽柳沙鼠 Cyt b 基因碱基组成与沙鼠属和家鼠属动物相似,具有哺乳动物 mtDNA 基因特点。结论本研究为以柽柳沙鼠 Cyt b 基因序列为参考,初步计算了柽柳沙鼠与沙鼠属、家鼠属、仓鼠科及其它啮齿动物的进化关系,本研究为柽柳沙鼠及沙鼠属动物进化、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鼠癣螨( Myocoptes musculinus) 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
    高正琴, 贺争鸣, 岳秉飞
    2017, 34(04):  50-5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建立鼠癣螨( Myocoptes musculinus) 快速鉴定方法,并对 50 个生产厂家 843 批 5109 只 SPF 实验动物鼠癣螨感染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鼠癣螨的净化策略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鼠癣螨感染筛查。多重 PCR 方法鉴定分离的鼠癣螨 cytb( 细胞色素 b) 、 cox2( 细胞色素 C 过氧化物酶亚基 2) 和 ATP6( ATP 合成酶 F0 亚基 6) 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确认鼠癣螨感染。结果 基于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检出鼠癣螨阳性样本 39 份,阳性率为 0. 76% ,检出形态为鼠癣螨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根据鼠癣螨的虫卵、幼虫、若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初步确定虫种。从阳性样本中分离的单个鼠癣螨的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扩增其 cytb、cox2 和 ATP6 基因,结果表明,39 份形态学阳性样本,分子鉴定均为阳性,且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个体间鼠癣螨的 cytb、cox2 和 ATP6 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 100% 。结论 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 PCR 技术检测鼠癣螨具有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的实验动物样本中确有鼠癣螨阳性,提示我国实验动物病原学检查需进一步强化。本研究首次对中国实验动物的鼠癣螨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净化鼠癣螨策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实验用牛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薛 麒, 吴思捷, 王锡乐, 印春生, 康 凯, 李根平, 姚文生
    2017, 34(04):  55-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实验用牛应用广泛,但目前尚无相应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标准。采取文献分析法和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研究实验用牛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要求,探索建立实验用牛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地方标准,以期为北京市实验用牛的生产与使用单位在控制实验用牛微生物学质量方面提供借鉴。
    肿瘤疾病动物模型文献分类检索平台的建设
    邓少嫦, 胡金芳, 丘文峰, 刘万策, 陈梅丽
    2017, 34(04):  59-6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动物模型是开展肿瘤研究的重要支撑工具。本研究开发的文献分类检索平台,可实现肿瘤疾病动物模型文献数据资源的整合,解决目前肿瘤动物模型资源数据信息无序分散的问题,并能动态地为研究者提供模型最新研究进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方便、实时、高效、专业的网络信息平台工具。同时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肿瘤动物模型文献数据挖掘工作奠定基础,逐步为行业提供模型制备的数据分析服务,并增值开发相关的特色数据库。
    中国大陆地区实验动物生产现状分析
    王锡乐, 巩 薇, 贺争鸣, 李根平
    2017, 34(04):  63-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文目的是调查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实验动物生产现状。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陆地区实验动物生产的规模化供应初步实现,1 个生产许可证所提供的实验动物数量至少可以满足 3 ~ 4 个使用许可证所需要的实验动物。调查还发现,我国的实验动物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状态,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实验动物的生产等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小鼠、大鼠和鸡胚以 SPF 级生产为主; 地鼠以清洁级生产为主; 其他动物的生产均以普通级为主; 此外我国有生产许可证的实验动物种类还比较少仅 13 种,科技人员的选择余地不多。因此,我国实验动物行业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层面系统规划,以期全面提高我国实验动物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等,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初探
    李 琳, 丁燕霞, 朱莉莉, 王姗妮, 支文玲, 王梅梅, 俞远京, 周智君, 高常青
    2017, 34(04):  71-7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动物中心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资金投入、体制创新、服务内容、实验室管理系统、成本分析与管理、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对高等院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创新发展进行初步探索。
    树鼩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研究的展望
    李昕潼, 陶玉芬, 刘建生, 代解杰, 刘红旗
    2017, 34(04):  74-7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广泛地被应用于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动物模型的研究。树鼩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动物,引起了医学生物界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树鼩的商业化试剂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树鼩疾病模型机制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树鼩细胞免疫表型的分析。抗体是限制树鼩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利用“抗体交叉反应性”,从已有的和/或商业化的抗体中完全有可能筛选出针对新的种属某些相似抗原的抗体。这种快速、简洁的方法不仅为我们迅速和有效地建立树鼩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促进树鼩模型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食源性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张茜茜, 宋志琦, 周向梅, 赵德明, 杨利峰
    2017, 34(04):  79-8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所需的蛋白源性营养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蛋白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由此导致的食源性过敏也逐渐成为常见和高发的健康问题。虽然已经有一些食物过敏模型供临床诊断和研究使用,但是这种模型体系并不完善,因此以动物模型研究食源性过敏症发生的原因与特征显得愈加重要。本文对各种食源性过敏研究中动物模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在相关实验中通过致敏剂量与致敏发生的关系得到阈值并对过敏反应进行评估,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蛋白质使该蛋白质的致敏能力发生了改变。本文同时阐述了佐剂、饮食和相关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以及过敏反应的测量评定指标等。希望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食源性蛋白质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