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科学 ›› 2024, Vol. 41 ›› Issue (3): 18-25.DOI: 10.3969/j.issn.1006-6179.2024.03.00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不同时间段创面皮肤愈合的病理学评价。 方法 实验选用SD 大鼠 78 只,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14 只) 、烧伤模型组(24 只) 、烫伤模型组(24 只)和全切皮肤模型组( 16只) 。 其中烫伤模型组采用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 II 度烫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 烧伤模型组采用自制烧伤锥形瓶烧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 II 度烧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 全切皮肤模型组采用无菌手术刀对皮肤进行面积为 3 cm×3 cm 切除,切除不伤及肌肉,建立皮肤全切模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 D1、3、4、5、7、10、14 取 2 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烧伤和烫伤+细菌感染模型组分别于 D1、3、5、7、10、14 各取 4 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全切皮肤模型于 D4、7、10、14 各取 4 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对创面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不同模型造模初期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创面损伤;中期皮肤损伤部位周围均出现红肿、水泡等局部反应;末期皮肤愈合较为完整。 显微镜观察发现,各模型初中期皮肤主要表现为表皮变性坏死,角化不全,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缺乏,真皮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末期皮肤表皮各层结构较为完整,真皮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聚集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 通过对造模不同阶段皮肤组织的病理学评价,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的损伤与愈合情况,为后续药物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