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心
投稿及查询
作者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精彩推荐
更多>>
特邀
更多>>
前沿热点
更多>>
科学人物
更多>>
友情链接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3-08-31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 论著
小鼠肝炎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熊炜, 蒋静, 张强, 刘俊平, 魏晓锋, 黄忠荣1, 李健, 胡建华
2013, 30(04): 1-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为满足口岸对入境噬齿类动物快速检疫的需要,建立小鼠肝炎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MHV) 快速核酸检 测方法。方法使用引物和TaqMan 荧光探针设计软件,针对MHV 保守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RT-PCR 和 Real-time RT-PCR 方法检测噬齿类动物临床样本中MHV 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T-PCR 和Real-time RTPCR 检测MHV 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MHV 阳性鼠临床样品的检测,证实两 种MHV 核酸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PCR 和Real-time RT-PCR 检测MHV 的方法, 适用于动物粪便、尿液等易于获得样本的检测。
小鼠肝炎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熊炜, 蒋静, 张强, 刘俊平, 魏晓锋, 黄忠荣, 李健, 胡建华
2013, 30(04): 1-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为满足口岸对入境噬齿类动物快速检疫的需要,建立小鼠肝炎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MHV) 快速核酸检 测方法。方法使用引物和TaqMan 荧光探针设计软件,针对MHV 保守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RT-PCR 和 Real-time RT-PCR 方法检测噬齿类动物临床样本中MHV 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RT-PCR 和Real-time RTPCR 检测MHV 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MHV 阳性鼠临床样品的检测,证实两 种MHV 核酸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PCR 和Real-time RT-PCR 检测MHV 的方法, 适用于动物粪便、尿液等易于获得样本的检测。
p53 基因敲除小鼠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调查
徐萌, 柴梦音, 绳波, 陈德喜
2013, 30(04): 6-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观察p53 基因敲除小鼠与BALB/c 小鼠在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方面的差异。方法p53 基因敲除小 鼠和BALB/c 小鼠各34 只,雌雄各半,观察其2 周龄至12 周龄的体质量和体长,并随机选取30 笼一雌一雄所产第 2 胎仔鼠进行幼仔个数的统计。结果在生长发育方面,3 周龄时p53 基因敲除小鼠与BALB/c 小鼠体质量无明显 差异,P = 0. 846 > 0. 05; 6 周龄时p53 基因敲除小鼠体质量明显低于BALB/c 小鼠,P = 0. 000 < 0. 05; 体长在3 周龄 和6 周龄时p53 基因敲除小鼠体长明显低于BALB/c 小鼠,P = 0. 000 < 0. 05。在繁殖性能方面,p53 基因敲除小鼠 同样明显低于BALB/c 小鼠,P = 0. 000 < 0. 05。结论初步研究了p53 基因敲除对小鼠的繁殖与发育的影响,与 BALB/c 小鼠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地塞米松治疗LPS 诱导急性肺炎模型小鼠病理学评价方法的建立
杨东, 仇玮祎, 张畅, 曾大地, 王双, 孙志伟, 赵德明
2013, 30(04): 9-1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用地塞米松作为阳性药物,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LPS) 诱导急性肺炎小鼠模型建立的病理学 评价方案进行验证,以期获得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廉价易行的初步药效学评价模型。方法使用鼻腔吸入法制备小 鼠LPS 诱导急性肺炎模型,利用不同时间点肺炎模型小鼠肺损伤HE 染色结果建立病理学分级标准,使用地塞米松 作为阳性治疗药物对病理学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对LPS 吸入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进行全肺取样和病理学 检测,建立了0—5 级肺组织损伤病理学分级评价标准,采用该标准对地塞米松作为阳性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 评价,与LPS 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获得了针对LPS 诱导急性肺炎小鼠模型建立的病理学评价方案,该方 案以地塞米松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可以用于抗炎药物的初步筛选和药效学研究。
大鼠脊髓楔型半切空洞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赵富生, 武庚, 武杨, 魏淑芳, 郝鑫, 李月珍, 张际绯
2013, 30(04): 13-1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半切模型,为临床脊髓空洞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25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 A 组,n = 10) 、假手术组( B 组,n = 10) 和正常对照组( C 组,n = 5) 。术后采用 BBB 运动功能评分、斜板试验、HE 染色和核磁共振( MRI) 检测综合评价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术后A 组 大鼠伤侧后肢BBB 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B 组和C 组( P < 0. 05) ,而这些指标在B 组和C 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术后28 d HE 和MRI 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区( A 组) 灰质和白质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通过该方法建立的脊髓半切模型稳定、可靠,适于脊髓空洞性损伤的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陈晨, 全俊, 李曼蓉, 宋雯, 卜平, 胡荣
2013, 30(04): 18-2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重叠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 组: 空白对照组( A) ,先夹尾刺激后灌胃组( B) ,先灌胃后夹尾刺激组 ( C) ,利用行为分析仪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焦虑、抑郁程度; 同时,取大鼠的胃窦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B 组的变化比C 组更加接近于人类的发病情况。与A 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模型组之间除一般状态和旷场实验以外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 01) 。结论大黄泻下法结合夹尾应 激法能成功建立FD-IBS 重叠征模型,夹尾刺激和灌胃按不同顺序实施均能成功建立,且先夹尾刺激后灌胃组建立 的重叠征模型优于先灌胃后夹尾刺激组。
大鼠腹主动脉植入DSI 血压监测植入子手术若干问题的探讨
罗丁, 樊小农
2013, 30(04): 22-2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长期遥测血压系统的应用是高血压动物实验研究的趋势,提高血压监测植入子植入手术的成功率是顺利获 取实验动物血压、进行下一步实验的前提。本文拟对该手术中遇到的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 方法,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乳胞素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
朱少平, 胡利, 鲍波
2013, 30(04): 26-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用乳胞素诱导SD 大鼠建立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模型,并进行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方 法乳胞素/DMSO( 8 μg /2 μL) 定向注射模型组大鼠左侧脑黑质内,DMSO 组注射DMSO。于手术后第6、13 和20 天采用阿朴吗啡旋转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切片,进行TH 阳性细胞计数及观察α 突 触核蛋白( α - synuclein,α - syn) 聚集情况。结果模型组中SD 大鼠向右旋转速度大于7 r /min; 脑组织切片中可 见α - syn 聚集。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脑组织切片中TH 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 P < 0. 05) ,模型组第10 天处死 大鼠与第20 天处死大鼠相比,TH 阳性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乳胞素单侧黑质内注射可 以诱导大鼠PD 模型。
凹土玉米芯垫料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酶系的影响
舒畅, 张延英, 吴建军, 陶维天, 蔺兴遥, 朱建坤, 康万荣, 李存祥
2013, 30(04): 31-3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观察凹土玉米芯垫料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P450) 、细胞色素b5( Cytb5) 含量及大鼠肝微粒 体CYP1A2 和CYP2E1 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刨花组、玉米秸组、凹土玉米芯组和对照组,饲 养30 d、60 d、90 d 时测定大鼠肝脏微粒体CytP450、Cytb5 的含量和CYP1A2,CYP2E1 活性。结果60—90 d 时普 通刨花组、玉米秸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CytP450 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凹土玉米芯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 著性差异( P > 0. 05) ; 肝微粒体Cytb5 含量、CYP1A2、CYP2E1 活性各组均没有明显差异( P > 0. 05) 。结论凹土玉 米芯对大鼠肝脏细胞微粒体CytP450、Cytb5、CYP1A2 和CYP2E1 没有诱导或抑制作用,普通刨花组对大鼠肝 CytP450 有较强的诱导作用,玉米秸也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但低于普通刨花的诱导作用。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基础生长的影响及金属离子的拮抗作用
殷黎静, 赵润, 周洁, 何远清1
2013, 30(04): 35-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以及钙、镁和铝离子对慢性氟中毒的拮抗作用,为 研究地氟病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断奶1 周的24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成4 个实验组,分 别为对照组、高氟组、氟+ 镁+ 铝拮抗组和氟+ 钙拮抗组。全群饲喂3 个月,每隔两天称量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 饮水量。处死前3 d,每天留取24 h 尿液,测定尿氟含量。结果1) 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减 缓,加钙拮抗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比对照组快,也比高氟组快; 2) 高氟组的尿氟含量高于其他组,加镁铝拮抗组和加 钙拮抗组比高氟组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3) 各组摄食量和饮水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氟中毒会减缓动物个体 的生长速度,而在饮水中添加镁、铝或钙离子能够起到一定的拮抗作用,钙离子拮抗作用更为明显。
长期饲养的Wistar 大鼠自发性肿瘤、脏器变化与死亡原因分析
肖成荣, 谭洪玲, 马增春, 王宇光, 梁乾德, 汤响林, 赵永红, 高月
2013, 30(04): 39-4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喂养Wistar 大鼠二年,观察试验期内存活与死亡大鼠的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及自发性肿瘤发生情况, 并分析试验期内死亡动物的死亡原因。方法对试验期结束尚存活的动物、试验中濒死或死亡的动物,及时进行 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称其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胸腺、卵巢、子宫、睾丸及附睾脏器质量 并计算脏器系数,观察是否有自发性肿瘤发生。结果试验观察104 周存活大鼠雌性与雄性间比较,体质量、脑、 心脏、肺脏、肝脏、脾、肾脏、肾上腺脏器质量及脑、肾上腺脏器系数差异显著。通过对试验期内死亡或濒死的动物 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80. 5%大鼠因肿瘤性病变导致恶液质、多脏器衰竭死亡, 17. 1% 大鼠因非瘤性病变致 多脏器衰竭死亡, 2. 4%大鼠因其他病变致脏器衰竭死亡,雌雄动物间死亡原因未见统计差异。结论本实验为 Wistar 品系大鼠致癌性试验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肿瘤性病变是Wistar 品系大鼠致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简报
大鼠多次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探讨
王明丽, 张晶, 王耀辉, 李淑莲, 马远方
2013, 30(04): 44-4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在1 天内或者短时间内需要多次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采 用90 只雄性Wistar 大鼠,分别用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颈静脉采血法及心脏穿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实验。结果眼眶 后静脉采血法: 采血0. 2—0. 3 mL/次,每只大鼠3—4 次/d。颈静脉采血法: 采血0. 2—0. 4 mL/次,每只大鼠6—8 次/d。心脏穿刺采血法: 采血0. 3—0. 4 mL,每只大鼠3—5 次/d。结论三种采血方法取血量相对比较大,血液标 本质量高,更利于大鼠的动物实验,但各有应注意的事项。
制作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要点及体会
何芳雁, 韩春妮, 李艳, 林青
2013, 30(04): 46-4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无需开颅、缺血时间可控、梗塞部位较明确等优点,被国内外学 者广泛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我们对常用的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介 绍我们对复制该模型的要点及体会。
家犬的寄生虫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分
王明爽, 张晓红, 田之宁, 王彦平
2013, 30(04): 49-5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文中列出了我国家犬的寄生虫名录,探讨了感染途径和防控要点; 对国家实验动物标准GB 14922. 1—2001 中猴和犬寄生虫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同行商榷。
束缚应激的研究进展
翟亚南, 陈柏安, 郭萌, 孟霞, 王晶晶, 卢静
2013, 30(04): 56-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应激( stress) 是指机体在受到强烈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从进化的角度来 看,机体为了能应对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刺激,需要产生相应的反应,从而才能在变动的 环境中维持机体的适应能力。研究应激对于理解应激对机体的影响非常重要,随着对应激研究的深入,应激动物 模型成为研究的基本工具,其中束缚应激作为一种非损伤性刺激,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生活中“无法控制”的拥挤、 挫折等生活状态,既与人类产生应激及其导致的心身性疾病过程相似,又能够适应应激状态由急性转入慢性的发 展趋势。因此,束缚应激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应激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的研究使人们对束 缚应激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但是束缚应激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仍有诸多不清楚的地方。本文将对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束缚应激研究的进展( 主要从分类、方法、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 进行综述。
研究进展
SPF 鸡在禽病防控中的应用
翟新验, 曲萍, 马英, 张倩
2013, 30(04): 59-6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饲养、微生物监测,经过近50 年的发展,SPF 鸡不仅在生命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而且在禽类等动物疫病预防与控 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禽类疫病研究、疫苗生产和评价、疫病监测和诊断试剂制备,以及禽病治疗用 制品的生产等方面。
四种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品系的介绍
康峰, 张海峰, 王珑
2013, 30(04): 62-6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许多实验动物模型被研究和开发。本文介绍了与高血压症相关的4 个 大鼠模型品系,即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魏- 凯二氏大鼠( WKY) 、Dahl 盐敏感性大鼠( DSS) 和SS-13BN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