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4-02-28
    研究 论著
    异基因皮肤移植对小鼠胸腺细胞亚群的影响
    张红梅, 吴亮其, 孙丽娜, 赵勇
    2014, 31(01):  1-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对受体小鼠胸腺细胞亚群组成的影响。方法以BALB / c 小 鼠作为供体,C57BL /6 为受体,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于术后第7 天拆线,第10 天取胸腺,制备胸腺单 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细胞各个亚群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小鼠胸腺 明显萎缩,胸腺细胞总数明显减少,胸腺细胞亚群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同时,调节性T 细胞及胸腺细胞发育和迁出 不同阶段细胞绝对数均减少。结论皮肤移植排斥反应明显抑制受体小鼠胸腺及胸腺细胞的发育。该研究结果 提示,急性移植排斥反应对中枢免疫器官胸腺中的T 细胞发育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维甲酸诱导建立昆明小鼠腭裂模型的实验研
    闫星泉, 南欣荣, 刘典伟, 拜薛鹏
    2014, 31(01):  6-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研究维甲酸( retinoic acid RA)诱导建立昆明小鼠腭裂模型的适宜给药时间和剂量。方法将明确孕 期的60 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 组(A、B、C、D),每组15 只。在妊娠( gestation day,GD)10 d 时对A、B、C 组小鼠分 别管饲维甲酸20 mg / kg、50 mg / kg 和80 mg / kg,D 组管饲玉米油0. 20 mL,所有小鼠均任其妊娠足日生产,记录各组 孕鼠死亡率、死胎率及活胎鼠中腭裂发生率。采用SPSS 16. 0 软件包,用χ2 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B 组活胎 鼠中腭裂发生率为93. 59% ,C 组活胎鼠中腭裂发生率为20. 00%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07) ;C 组孕 鼠死亡率及死胎率分别为40. 00% 和76. 19% ,均明显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7) ;A 组与D 组中孕 鼠未出现死亡,所产胎鼠无死胎亦无腭裂发生。结论给予GD 10 d 昆明小鼠管饲50 mg / kg 维甲酸是建立腭裂模 型的合适方法。
    电针对APP /PS1 转基因AD 小鼠Morris 水迷宫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白杨, 辛随成, 加吾拉, 李芙, 王鑫
    2014, 31(01):  10-1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5 月龄APP /PS1 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学 的影响。方法将16 只APP /PS1 转基因阳性雄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8 只,8 只APP /PS1 转基因阴 性雄小鼠为对照组,电针组针刺“百会”、“涌泉”穴位后接电针仪,疏密波,每次针刺持续15 min,隔日1 次,对照组、 模型组以相同方法用鼠袋束缚15 min,隔日1 次,3 组都持续5 周,以Morris 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3 组间的鼠逃避潜伏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电针组与模型组小鼠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电针能提高APP /PS1 转基因AD 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三种检测BALB /c 小鼠受孕方法的比较研究*
    闫星泉, 南欣荣, 刘典伟, 拜薛鹏
    2014, 31(01):  15-1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对三种不同的检测BALB / c 小鼠是否受孕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只检测阴栓(方法一)、检测 阴栓结合称量体质量(方法二)、只称量体质量(方法三),用3 种方法检测同一组雌鼠的受孕情况并比较各方法的 检测能力。结果方法一检测小鼠受孕的灵敏度为0. 71、特异度为0. 47,方法二灵敏度为0. 71、特异度为0. 94,方 法三灵敏度为0. 96、特异度为0. 94。结论在对受孕( gestation day,GD)10 天及后期孕鼠的检测方法中,称量体质 量较其它方法更为可靠和实用。
    急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模型研究*
    石慧荣, 唐国都, 梁志海, 刘英
    2014, 31(01):  18-2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通过与常用的外源性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对比,探讨采用果糖灌胃法建立急性高甘油三 酯血症大鼠模型的血脂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选用SD 雄性大鼠48 只,随机分组,设对照组C1、C2、C3 (分别为M1、M2、M3 的对照组)均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分别予高脂饲料( M1 )、高脂乳糜剂( M2 )、果糖 (M3A、M3B、M4),于M1 饲养4 周,M2 灌胃2 周,M3 果糖(M3A 予8 mL /次,共5 次;M3B 予5 mL /次,共7 次)。在 末次灌胃0. 5 h 内,M4 灌胃前、末次灌胃后8 h、16 h、24 h、36 h 行眼球眦静脉取血,测大鼠总胆固醇( TC)、甘油三 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 料及乳剂造模的M1、M2 组TC 显著升高(P < 0. 05),T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果糖灌胃造模的M3A、M3B 组TG 显著 升高(P < 0. 05),TC、HDL-C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3A 及M3B 组间血脂水平无差异;M4 组造模后TC、HLD-C 随时 间延长而逐渐下降;TG 于灌胃后8 h 达高峰,36 h 恢复基础值。结论果糖灌胃模型可使TG 急性稳定升高,不同 果糖剂量和灌胃次数不影响造模效果,TG 可持续升高36 h。
    芦丁对STZ 诱发大鼠糖尿病心肌病ROCK I 蛋白的影响
    孙波, 黄秀英, 高海梅, 陈园园, 高海成, 卢泽原, 李由, 陈利, 支晨阳
    2014, 31(01):  22-2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罗布麻提取物芦丁对链脲佐菌素( STZ)诱发的大鼠糖尿病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 ROCK I 蛋白的影响。方法用STZ 诱发糖尿病心肌病模型,24 只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M 组 ( STZ)、阳性药组( STZ + 卡托普利)及芦丁治疗组( STZ + 罗布麻提取物芦丁),每组6 只。治疗组大鼠给予芦丁灌 胃,DCM 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0. 9% 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治疗后行大鼠形态学观测、测定胶原蛋白及ROCK I 蛋白表达。结果注射STZ 后,大鼠胶原蛋白及ROCK I 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P < 0. 05),罗布麻提取物 芦丁灌胃后,其表达相对于模型组降低;HE 染色结果显示,给予芦丁后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罗布麻提取物 芦丁可减轻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OCKI 蛋白表达有关。
    胡蓝降糖缓释片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杨建英, 靳素琴, 王晓莉, 朱建坤
    2014, 31(01):  27-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胡蓝降糖缓释片( TGE)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糖脂代谢状态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SPF 级雄 性Wistar 大鼠予以链脲佐菌素( STZ)40 mg / kg 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二甲 双胍对照组及胡蓝降糖缓释片干预组( TGE 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及TGE 组分别予以盐酸二甲双胍和胡蓝降糖缓 释片灌胃;4 周后杀鼠留取血样检测空腹血糖( FBG)、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 FINS) 水平。结果TGE 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差异显著(P < 0. 05) ;TGE 提高糖尿病大鼠FINS 水平,差异显著( P < 0. 05)。结论胡蓝降糖缓释片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神经损伤大鼠全血与海马AChE 活性变化相关性分析
    冷扬, 姚茂忠, 鲍波, 陈一淑, 曾敏娟
    2014, 31(01):  31-3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大鼠全血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与脑海马AChE 活性变化的相 关性。方法将120 只80—100 g 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阴性对照组(花生油)、低剂量组(40 mg / kg 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CP)、中剂量组(80 mg / kg CP)和高剂量组(160 mg / kg CP),每组30 只。灌胃给药,每日1 次,共28 d, 每日观察动物反应症状。给药后14 d 和28 d 及给药结束后7 d 从各组分别选择10 只大鼠,断尾取血,测定全血 AChE 活性,处死大鼠分离脑海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ChE 活性。结果CP 染毒后大鼠表现出神经受损症状,低、 中和高剂量组全血AChE 活性和海马AChE 活性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 ﹤ 0. 05),中、高剂量组全血AChE 活性与海 马AChE 活性呈现正相关(P ﹤ 0. 01)。结论CP 慢性染毒后大鼠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全血和脑海马AChE 活性均 降低,二者之间为正相关,表明全血AChE 活性具备成为神经损伤标志物的潜力。
    Wistar 大鼠二年喂养对其生存、体质量、进食量及自发性肿瘤发生率的观察与分析
    肖成荣, 谭洪玲, 马增春, 王宇光, 梁乾德, 赵永红, 宁志强
    2014, 31(01):  34-4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Wistar 大鼠二年喂养对其生存、体质量及进食量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Wistar 大鼠连续2 年观察 其肿瘤发生及生存情况。每周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和进食量。结果雄性大鼠死亡率、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具有 高于雌性大鼠的趋势,雌性大鼠的自发性肿瘤发生率较雄性大鼠略高,并且存在同一只大鼠多器官发生肿瘤的现 象。实验期间雌雄大鼠进食量与进水量无明显变化,体质量在实验早期持续增长,在实验中晚期达到峰值,此后略 有下降。日摄食量与体质量百分比在实验早期呈下降趋势,在实验中晚期达到极小值后略有回升。结论建立了 Wistar 大鼠实验室相关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建立和开展新药对啮齿类动物致癌性试验的评价提供依据。
    致树鼩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仝品芬, 年朝琴, 彭超, 匡德宣, 王文广, 孙晓梅, 代解杰
    2014, 31(01):  41-4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诊断导致树鼩( Tupaia belangeri)腹泻的肠道致病菌,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6 只 腹泻树鼩新鲜粪便,按常规肠道细菌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培养,观察细菌形态和各菌种比例,对优势可疑菌进行生 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了8 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试验。结果培养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多数呈黄白 色,表面光滑湿润;在S. S 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中心发黑,有的蔓延成黑色波纹状且有臭味。细菌形态为 两端钝圆短杆菌,大小为(0. 4—0. 6 μm) × (1. 0—3. 0 μm),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非抗酸菌。生化鉴 定该分离株产硫化氢,鸟氨酸、尿素等反应阳性。核酸扩增后与GenBank 中奇异变形杆菌相似度达99% 。鉴定 为奇异变形杆菌。该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8 种药物均敏感。结论作为条件致病菌的奇异变形杆 菌能够引起哺乳期母树鼩和仔树鼩腹泻甚至死亡。实施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该疾病的 传播。
    野生滇西亚种树鼩体内外寄生虫感染及其致病性的分析
    黄璋琼, 王文广, 李晓飞, 黄晓燕, 孙晓梅, 代解杰
    2014, 31(01):  45-5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野生滇西亚种树鼩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种类及特征,分析其可能对动物的致病性,为人工饲养 树鼩的质量控制和保护树鼩群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0 只野生滇西亚种树鼩,分别用活体漂浮法和 直接拔毛法制片,置于体视镜和显微镜下鉴定体外寄生虫种类;体内寄生虫分别采用粪便漂浮法和粪便沉淀法进 行检测,并在显微镜下鉴定。结果野生滇西亚种树鼩体外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虱20. 5% 、蚤5. 5% 、螨3. 0% 、颗 粒硬蜱1. 0% 、黄蛛甲1% 、圆胸皮蠹1% 、水蛭1% 、蛛甲0. 5% ;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线虫14% 、线虫卵33% 、 绦虫9% 、绦虫卵20% 、变形虫2% 。结论野生滇西亚种树鼩体内外寄生虫的自然感染种类繁多,对树鼩群体的 影响不可低估,应该引起重视。
    研究简报
    大鼠腹腔麻醉方法的改进
    童松, 熊南翔, 沈建英
    2014, 31(01):  52-5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大鼠腹腔麻醉的改进方法,提高大鼠麻醉存活率。方法取100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2 组, 每组50 只大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腹腔注射,实验组采用改进的间断腹腔注射。分别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 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药浓度可控性及术中及术后死亡率等。结果对照组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3. 8 ± 1. 4) min,维持时间(115. 5 ± 12. 8)min,死亡率为12% ;实验组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10. 9 ± 2. 5)min,维持时间(129. 3 ± 9. 8)min,死亡率为0。结论采用间断腹腔注射法进行麻醉可降低大鼠麻醉死亡率,提高动物手术的成功率。
    研究 论著
    海洋尖尾虫对海洋卡盾藻的扰动摄食
    安鑫龙, 李雪梅, 申亮
    2014, 31(01):  55-5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海洋尖尾虫是世界广泛分布的一种海洋浮游原生动物,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 游生物。采用连续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在共培养条件下海洋尖尾虫对海洋卡盾藻的摄食特征。结果表明,在共 培养条件下,海洋尖尾虫摄食海洋卡盾藻的方式为扰动摄食,这种摄食方式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 为探讨赤潮演替和近海生物群落演替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研究简报
    一例老年恒河猴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马文, 孙泉
    2014, 31(01):  57-6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本实验室人工饲养的一只老年恒河猴出现以腹泻、排脓样便、消瘦为主要体症的急性疾病。为研究老年恒河 猴消化器官病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诊断,本实验采用临床体征结合常规HE 染色对其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 果发现恒河猴的消化系统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各种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减少及黏液分泌减少,消化 道黏膜的变性、坏死,消化腺的萎缩等,诊断该老龄猴为生理性衰老。
    SPF 级实验动物设施的改造设计与实施
    田永刚, 魏虎来, 程杰, 张景科, 席晓霞
    2014, 31(01):  61-6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结合本中心SPF 级实验动物设施改造的经验,探讨了SPF 级实验动物设施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设计与实施, 获得温湿度、换气次数、压力梯度、空气洁净度以及风速等环境指标达标的、布局合理的实验动物设施,从而确保设 施的质量,实现SPF 级动物设施改造过程中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