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心
投稿及查询
作者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精彩推荐
更多>>
特邀
更多>>
前沿热点
更多>>
科学人物
更多>>
友情链接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3-12-31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 论著
2013 年春季北京地区啮齿类实验动物健康状况的 病理学调查和分析
姚皓, 王继宏, 彭云, 薛志新, 宋志琦, 刘春法, 袁振, 吕悦, 付永瑶, 周洋, 朱婷, 杨利峰, 周向梅, 尹晓敏, 赵德明
2013, 30(06): 1-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2013 年5 月本实验室对北京市14 家单位的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病理学调查。方法采 集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后经10% 福尔马林固定,通过石蜡切片H. E. 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 染色、PAS 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部分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轻度肺脏病变、肾脏蛋白样渗出物和管型。结论 本次抽检说明绝大多数啮齿类实验动物为健康状态,上述病变可能与饲养环境、饲料营养成分以及运输、处死时 的应激有关,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加以改善。
猕猴B 病毒gB 和gC 合成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质粒的构建
严翔, 曹玉华, 刘慧芳, 曾林, 隋丽华, 崔晓霞, 孙兆增, 何剑斌
2013, 30(06): 6-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构建猕猴B 病毒gB 和gC 合成基因的杆状病毒重组质粒( rBacmid)。方法根据本室已经合成的猕 猴B 病毒gB 基因和gC 基因,利用BamHI 和XhoI 特异性酶切,将其亚克隆于昆虫杆状病毒的pFastBacHTA 转座载 体。将该阳性转座载体转化到DH10bac 感受态细胞,从中筛选出阳性重组细菌,并提取重组质粒。结果获得了 重组质粒bacmid-gB 和bacmid-gC。结论该研究为猕猴B 病毒gB 和gC 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内的表达奠定了 基础。
小鼠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模型的研究
柳弯, 许佳志, 刘兴利, 解宇环
2013, 30(06): 9-1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以小鼠表皮神经酰胺含量、表皮厚度和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对胶带法和丙酮乙醚法建立的皮肤机械 屏障功能障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用胶带法和丙酮乙醚法分别破坏小鼠皮肤角质层,连续造模5 d 后观察皮肤 神经酰胺含量、表皮厚度和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皮神经酰胺含量和表皮厚度均低于空白组,并 出现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胶带造模组改变更明显。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能造成小鼠的皮肤机械屏障功能 障碍,其中以胶带法所建立的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模型更稳定,操作更方便。
实验小鼠数量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内活性测定的影响
张卫婷, 王英, 张红霞
2013, 30(06): 13-1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体内生物学活性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质量控制的关 键指标之一,通过研究找出实验小鼠数量对rhuEPO 体内活性测定结果的影响,减少检测的复试率和误判率,控制 质量风险。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三部的方法,按低、中、高3 个剂量组,分别于皮下注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标准品和样品溶液,在注射后第4 天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测定EPO 活性。根据实验设计每剂量组实验 小鼠分别选择为3 只、4 只、6 只、9 只、12 只,通过实验观察每剂量组小鼠数量不同对rhuEPO 内活性测定结果的影 响。结果每剂量组小鼠为3 只的EPO 活性测定复试率、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误差范围和误判率都远高于小鼠数 为4—12 只各组的EPO 活性测定结果;每剂量组小鼠只数为4 只和6 只的实验复试率、相对标准偏差和最大误差 范围相差不大;每剂量组小鼠为9 只和12 只的实验复试率、相对标准偏差、最大误差范围和误判率均低于其他3 个 实验。结论每剂量组小鼠数量越多,EPO 活性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误差范围和误判率等越低,结合检测成本及 实际可操作性,我们认为每剂量组小鼠数量设为9 只为EPO 生物学活性测定最佳的小鼠使用数量。
食源性肥胖对SD 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
李长宇, 徐蓉, 朱海燕, 刘玮
2013, 30(06): 17-2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食源性肥胖对SD 大鼠生殖能力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0 只6 周龄的SD 雌性大鼠,采用 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饲喂2 周,根据体质量选择肥胖倾向的大鼠20 只作为肥胖组(OG 组),同周龄的另20 只SD 大 鼠作为对照组(NG 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普通饲料饲喂6 周后,与雄鼠合笼交配1 周,继续喂养直至孕鼠分娩。 观察交配前的体质量和Lee’s 指数,以及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清瘦素( leptin)和雌二醇(E2)的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平均子鼠数量和平均鼠 出生体质量。结果饲喂6 周后OG 组体质量和Lee’s 指数显著高于NG 组(P ﹤ 0. 01) ;OG 组大鼠妊娠率明显低 于NG 组(P ﹤ 0. 01) ;OG 组大鼠TC、TG 和LDL-C 水平均显著高于NG 组( P ﹤ 0. 01) ;OG 组大鼠血清leptin 水平 较NG 组明显升高(P ﹤ 0. 01)。结论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的SD 大鼠食源性肥胖模型,其生殖能力降低,可能 与leptin 水平升高有关。
ERK1 /2 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在15-KETE 诱导缺氧大鼠 肺动脉收缩中的作用*
郭守利, 张一飞, 郝天军, 孙艳
2013, 30(06): 21-2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用组织浴槽血管环技术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 /2,ERK1 / 2)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在15-KETE 诱导缺氧大鼠肺动脉收缩中的作用。方法16 只体质量为(220 ± 20) g 清洁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2 组( n = 8),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饲养( FiO2 = 21% ),缺氧组置于缺氧的培养箱中饲 养( FiO2 = 10% ),连续饲养9 d 后处死,游离直径约为0. 5—1. 0 mm 肺内肺动脉( PA)。剪成3 mm 长的动脉环,在 组织浴槽内进行张力研究。比较在15-KETE 给药前后肺动脉环张力变化;机械法去除动脉环内皮,比较内皮完整 和去内皮后,15-KETE 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用ERK1 /2 上游激酶抑制剂U0126 孵育肺动脉环,比较 U0126 孵育前后15-KETE 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机械法去除动脉环内皮,再比较U0126 孵育前后15- KETE 对缺氧性肺动脉环的收缩作用。结果1) 15-KETE 对缺氧大鼠肺动脉环有收缩作用,呈浓度一效应关系,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 ;2) 内皮完整和内皮去除的肺动脉环,15-KETE 对其缩血管作用均受到抑 制,但差异显著(P < 0. 05) ;3) 内皮完整肺动脉环,在U0126 孵育前后,15-KETE 的缩血管作用均受到抑制,但差异 显著(P < 0. 05) ;4)内皮去除的肺动脉环,U0126 孵育前后,15-KETE 的缩血管作用也受到抑制,差异显著( P < 0. 05)。结论15-KETE 可浓度依赖性地收缩缺氧大鼠肺动脉环;15-KETE 引起缺氧肺动脉收缩可能与ERK1 /2 信 号转导通路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关,并且位于平滑肌的ERK1 /2 通路也参与15-KETE 诱导缺氧大鼠肺动脉环的 收缩。
15-KETE 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ERK1 /2 活性的影响
郭守利, 张一飞, 郝天军, 孙艳
2013, 30(06): 26-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从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15-酮基二十碳四烯酸(15-ketoeicosatetretraenoic acid,15-KETE)对大鼠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上ERK1 /2 的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法分离、培养SD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cells,PASMCs),使用Western blot 技术观察15-KETE 对大鼠PASMCs 上ERK1 /2 活性的影响。结果1) 10 - 6mol /L 15-KETE 作用从0. 5 h 到24 h 与对照组(未加15-KETE)比较,对ERK1 /2 总量没有明显的影响。2)与 对照组比较,15-KETE 处理0. 5、1. 0、2. 0、4. 0、8. 0 h 明显增强p- ERK1 /2( P < 0. 05)。3)与对照组比较,10 - 8、10 - 7和10 - 6 mol /L 15-KETE 明显增强p-ERK1 /2(P < 0. 05),随15-KETE 浓度增大,p-ERK1 /2 增多。4)与15-KETE 作 用比较,ERK1 /2 抑制剂PD98059 20 μmol /L、50 μmol /L 和U0126 0. 1 μmol /L、1 μmol /L 均能抑制15-KETE 对 ERK1 /2 的活化(P < 0. 05),并且随着抑制剂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加强。结论15-KETE 对大鼠肺动脉血管平滑肌 细胞上的ERK1 /2 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能激活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ERK1 /2,使其磷酸化,并呈时间- 剂量 依赖关系。ERK1 /2 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U0126 能抑制15-KETE 对ERK1 /2 的磷酸化。
SPF 级与普通级Hartley 豚鼠主要脏器系数的比较
谭巧燕, 钟海潮, 刘盛来, 严家荣, 邝少松
2013, 30(06): 31-3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测定SPF 级和普通级Hartley 豚鼠的主要脏器质量,比较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下豚鼠脏器系数的差 异。方法取2 月龄SPF 级和普通级豚鼠雌雄各30 只,剖检取心、肝、脾、肺、肾等13 个脏器,称其质量并计算脏器 系数。结果SPF 级和普通级Hartley 豚鼠雌性之间比较,体质量、心、脾、肺、肾、肾上腺、子宫质量差异极显著( P < 0. 01) ;SPF 级和普通级Hartley 豚鼠雄性之间比较,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等其质量差异极 显著(P < 0. 01)。SPF 级和普通级Hartley 豚鼠雌性之间比较,心、脾、肺、肾、肾上腺、子宫的脏器系数差异极显著 (P < 0. 01)。SPF 级和普通级Hartley 豚鼠雄性之间比较,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差 异极显著(P < 0. 01)。结论SPF 级和普通级Hartley 豚鼠比,除脑以外的脏器系数均有显著差异,且普通级豚鼠 的脏器系数普遍高于SPF 级豚鼠。
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方法
孙晴, 张璐, 郭书文, 郑敏, 张阔, 刘健, 武敬平
2013, 30(06): 34-4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究快速、有效地建立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方法。方法15 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颈 总动脉球囊损伤组( n = 8)和假手术组( n = 7),两组均饲喂高脂饮食,14 周后结束实验,对颈总动脉和其他血管节 段(胸主动脉、主动脉根部和腹主动脉)作病理观察,计算内膜增生面积/内弹力膜围绕面积(% )、平均内膜厚度/ 内弹力膜围绕面积半径(% )和最大内膜厚度/内弹力膜围绕面积半径(% ),以评价斑块大小;确定病变组织形态 学分型(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以评价斑块病变严重程度。测定实验前后的动物血脂水平。结果高脂喂养14 周, 在兔主动脉各血管节段中,斑块尺寸由大到小顺序:胸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 腹主动脉。胸主动脉虽在单纯高脂 作用的各血管节段中斑块尺寸最大、病变进展最快,但仍主要停留在以内膜细胞外脂质池出现为特点的过渡性病 变,较少发展至以脂质核心形成为特征的进展性病变。球囊损伤术使病变最轻微、进展最缓慢的颈总动脉斑块尺 寸明显超过胸主动脉(P < 0. 01),并使其发展为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结论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球囊损伤法能 够快速、有效地建立以脂质核心形成为特征的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兔模型,为进一步探究不稳定性斑块的形 成机制及干预措施提供了适用的动物疾病模型。
探索一种蛙类成蛙的给药方式
王加美, 陈秀萍, 朱昊俊, 丁家桐, 彭于发
2013, 30(06): 41-4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对成蛙给药的新方式。方法采用90 日龄虎纹蛙( Rana rugulosa)成蛙为实验动物,人工灌 胃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剂的饲料,实验分组为1 个空白对照组和5 个剂量组,其剂量分 别为1 000、2 150、4 640、10 000 和21 500 mg / kg,每组4 个重复,每个重复有5 只成蛙,通过计算农药的LD50及14 d 的体质量增加,评价采用灌胃给药开展成蛙急性毒性实验的可行性。结果人工灌胃饲料可使虎纹蛙获得营养支 持,使其体质量增加;通过强饲添加不同剂量的Bt 菌剂饲料,可以引起成蛙不同的毒性反应及不同的死亡率,且死 亡率随Bt 剂量增加而增大。Bt 菌剂的LD50为6 691 mg / kg,95% 的置信区间为(5 564,8 329) mg / kg。结论对成 蛙可以采用灌胃方式给药或者补给营养,以进行成蛙相关的毒性实验。
研究简报
人工哺育离乳期婴猴的饲养管理措施
陈丽雄, 王俊斌, 杨凤梅, 赵远, 鲁帅尧, 李艳艳, 禹文海, 和占龙
2013, 30(06): 45-4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为提高人工哺育离乳期婴猴成活率,通过采取早期离乳、单笼双养、少食多餐、严格控制环境设施温湿度,制 定并加强饲育笼舍和饲育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及疾病检测和防控等管理措施,解决了人工饲养婴猴工作中的重 点和难点问题。
28 例犬、猫角膜疾病的诊疗
李守杰
2013, 30(06): 48-5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临床选取确诊为角膜疾患但眼压正常的犬、猫共28 例,运用雾化熏蒸给药法,结合中医疗法的优势,根据病 症分型,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犬、猫角膜疾病总有效率达85% ,此结合疗法可为眼压正常的犬、猫角膜疾病的治疗 提供一个治疗模式。
湖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
周娉, 徐琳本
2013, 30(06): 51-5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教育与培训现状调查,分析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提高认识,完善实验动物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和加强实验动物创新人才团队建设3 个方面提出对策。
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小鼠肝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徐萌, 李莉, 柴梦音, 陈德喜
2013, 30(06): 54-5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建立的小鼠肝病模型,在研究基因功能及人类疑 难病症致病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已获得的基因敲除小鼠肝病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为相关 研究的展开打下了一定基础。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应用概况
高婷, 刘健, 樊小农, 王舒
2013, 30(06): 57-6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是一种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在此基础 上,该模型亦越来越多地构建成与其他疾病相关的动物模型用于医学研究,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代谢综合征和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白杨, 辛随成
2013, 30(06): 61-6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由于其病因不明、发病 机制复杂,制约了该病模型的制作研究工作,本文拟对各类AD 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进行评价,认为转 基因模型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