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 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 5 ~ 3 kg 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 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 只,实验组 48 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 疝环的半周长) 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 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 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 分为8 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 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 组。通过病理 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 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 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 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 值为 0. 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 组至嵌顿8 h 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 值依次为0. 327、 0. 545、0. 735、0. 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 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 差异( P 值均小于0. 05) ; 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值均小于0. 05) ; 而在肠管不可逆损 伤临界点( 梗阻6 h) 松解后0 h、24 h、48 h、72 h 组的平均Ridit 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 774、0. 595、0. 443、 0. 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 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 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