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 目的 探索稀有鮈鲫应用型配合饲料及相应的养殖技术,促进实验稀有鮈鲫的营养学标准化。方法 在营养学需求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并验证适合稀有鮈鲫日常养殖的应用型配合饲料。通过生长实验和繁殖实验,筛选得到适宜的饲料配方; 研究了温度、投喂频率、饲养密度等饲养策略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 25% ~ 40% 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均可满足幼鱼快速生长需求,其中 30% 蛋白、6% 脂肪、总能为 12. 5 kJ /g 的投喂效果生长最好,同时,繁殖性能较高,可达到对照组的 69. 4% ; 亲鱼的产卵间隔随饲料蛋白水平的降低而延长; 在 18 ~ 24 ℃ 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温度超过 28℃ 时,体质量反而有所下降; 不同投喂频率下,最大生长均出现在 24 ℃ 时; 特定生长率随养殖密度升高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养殖密度为 0. 8 尾/L 时饲料利用率最高,1. 6 尾/缸组稍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30% 蛋白、6% 脂肪、总能为 12. 5 kJ /g 的配合饲料可满足稀有鮈鲫幼鱼的快速生长,且能使亲鱼能保持规律性繁殖,满足实验稀有鮈鲫传代和生产需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生长不利,投喂频率的增加不一定能促进生长和饲料利用; 稀有鮈鲫幼鱼适宜的养殖温度为 24 ~ 26℃,每天投喂 2 次; 养殖密度对生长和性腺发育均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养殖密度应不超过 1. 6 尾/L。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