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10-28
    上一期   
    论著
    慢性应激联合孤养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行为学、血清中 5-HT 与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陈蕾, 刘叶倩, 赵红霞, 李弘, 吴碧茹, 曾勇, 马丹凤, 陈春茗, 刘林, 任卫琼, 易健
    2022, 39(5):  1-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1
    摘要 ( )   PDF (30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联合孤养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行为学、血清中 5-HT 与海马区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SHR 大鼠 20 只,随机均分为高血压对照组和模型组,另设同数 Sprague-Dawley( SD) 大鼠为空白组。 模型组以 CUMS 联合孤养的方法干预 5 周,其余组正常饲养。 分别在造模 14 d 及造模 35 d 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进行旷场实验,糖水消耗实验;造模结束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5-HT 含量,HE 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活性、排列情况以及神经元尼氏小体的数量。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高血压对照组大鼠收缩压明显升高(P<0. 01) ,体质量增长率明显增大( P<0. 01) ,水平活动与直立次数、糖水消耗率及不动时间、血清中 5-HT 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 05) ,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圆整,排列整齐,尼氏小体多且密集;模型组大鼠收缩压明显升高(P<0. 01) ,体质量增长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站立与水平活动次数、糖水消耗率明显降低(P<0. 05,P<0. 01) ,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 0. 01) ,血清中 5-HT 含量明显降低( P< 0. 01) ,海马神经元排列疏松,尼氏体凋亡。 与高血压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收缩压无明显升高( P> 0. 05) ,体质量增长率、站立与水平活动次数、糖水消耗率明显降低(P<0. 01) ,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 01) ,血清中 5-HT 含量明显降低(P<0. 01) ,海马神经元排列疏松,尼氏小体凋亡。 结论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 CUMS) 联合孤养诱导 SHR 大鼠行为学、血清中 5-HT 与海马区神经元呈现抑郁样改变。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瘤果黑种草子的抗炎机制
    赵凯悦, 刘蜜敏, 曾利, 姜海伦, 李卓荣, 徐芳, 刘睿
    2022, 39(5):  7-1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2
    摘要 ( )   PDF (12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瘤果黑种草子抗炎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进行成分靶标预测;采用 OMIM、DrugBank、Genecard 数据库进行疾病靶标搜集,使用 Venny2. 1. 0分析共同靶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按照平均 degree 值筛选重要靶标;构建成分-共同靶标网络;对重要靶标进行基因本体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收集到化合物 57 个,预测到药物和疾病的重要交互靶标 101 个。 生物功能富集得到细胞组分 111 条、分子功能 139 条,生物过程 2 104 条,信号通路 165 条。 细胞组分以膜成分为主,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多为 G 蛋白偶联受体,生物过程涉及激酶、转移酶活性调控、MAPK 级联调控等。 通路富集到以 IL-6、STAT3 等为关键基因的 Th17 细胞分化通路,与瘤果黑种草子的抗炎机制密切相关。 结论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针对中药多组分、多靶标、多通路的特点,分析了瘤果黑种草子抗炎的潜在机制,为瘤果黑种草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然其核心靶标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应用影像学检测评估犬髋关节发育情况在导盲犬早期筛选中的意义
    董建一, 李昶仪, 白静, 王福金, 王靖宇, 周子娟
    2022, 39(5):  15-19.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3
    摘要 ( )   PDF (47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 X 线检测犬髋关节发育状况并进行评估。 方法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提供的 2018—2021年 160 只犬 X 线片(雄性拉布拉多犬 86 只、雌性拉布拉多犬 52 只;雄性金毛 14 只、雌性金毛 8 只) 为研究对像,分别对不同犬种、不同性别犬髋关节发育不良分级等内容进行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结果 髋关节发育良好共 130只(占比 81. 25%) ,髋关节发育欠佳共 30 只(占比 18. 75%) 。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拉布拉多犬和金毛寻回猎犬髋关节发育情况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χ2= 21. 45,P < 0. 01) 。 雄性犬和雌性犬髋关节发育差异不显著 ( χ2= 0. 09,P >0. 05) 。30 只髋关节发育欠佳的犬,拉布拉多犬和金毛寻回猎犬无显著差异( χ2= 1. 53,P> 0. 05) 。结论 X 线对12 ~ 14 个月犬髋关节发育情况能进行有效的筛查。
    脑栓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郭敏, 刘婷婷, 吴铮, 田欣, 祝自新, 郑文荣, 王宇峰, 郑瑞芳, 邢建国, 孙芳玲, 王文
    2022, 39(5):  20-25.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4
    摘要 ( )   PDF (4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脑栓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脑栓通胶囊小(1. 05 g / kg) 、大(2. 62 g / kg)剂量给药组,术后24 h 开始给予脑栓通胶囊,每天灌胃 1 次,连续给药 7 d。 采用 mNss 法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 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大脑皮层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新生血管。结果 术后 7 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 mNss 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均 P<0. 001) ;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给药组和大剂量给药组神经功能损伤有显著改善( P<0. 05) ,大剂量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 P<0. 05) 。 与模型组相比,小剂量给药组和大剂量给药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 ( VEGF:P < 0. 05,P < 0. 001; bFGF:P <0. 05,P<0. 001) ;与模型 组 相 比,小剂量给药组和大剂量给药组血管新生数量显著增加( P < 0. 05, P < 0. 001) 。结论 脑栓通胶囊可以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大鼠缺血后神经功能。
    基于 LPS 受体小肽的抗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 ELISA 法的建立
    段悦庆, 柯舒文, 杨华, 唐标, 刘月环
    2022, 39(5):  26-30.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5
    摘要 ( )   PDF (1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夹芯式 ELISA 法检测多黏菌素大肠杆菌耐药性。 方法 基于多黏菌素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理及大肠杆菌细胞壁中脂多糖 LPS 受体复合物序列及空间结构设计了 9 肽和 13 肽,将 9 肽包被于 96 孔板上,然后滴加待检样品,使用羧基端标记生物素的13肽作为一抗, HPR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为二抗,建立了夹芯式ELISIA 法并组装了检测试剂盒。除了对实验室纯化的指数期大肠杆菌耐药性阳性样品外,还对土壤、河水、养殖场的粪样等野外( 大田) 样品、实验动物饲料原料( 蛋 黄 粉 ) 、实验室动物饮用水进行了检测。 结果 利用ELISA 检测法,对实验室纯化的指数菌,野外大田试验菌和实验动物饲料原料及饮用水等均能检出,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精密性、重复性均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建立的夹芯式 ELISIA 有可能提升了耐药菌检测的标准化。
    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范围探索与影响因素分析
    王周祥, 胡曼丽, 陈芸, 丁一, 赵德明, 贺争鸣, 张鑫, 万娟
    2022, 39(5):  31-3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6
    摘要 ( )   PDF (8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范围以及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对于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从武汉市招募家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筛选出 75 只猫,采集血液检测血细胞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初步明确了猫的血细胞计数指标和血生化指标的范围,并发现性别因素对猫生理生化指标中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有影响(P<0. 05) ,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P>0. 05) 。年龄因素对于猫血细胞计数指标和血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血生化中的磷、钙离子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肌酐、胆固醇、随机血糖、球蛋白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猫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发现猫血生理生化指标受年龄因素影响较为显著,为推进猫作为实验动物提供了依据;同时,本研究提示不同年龄阶段的猫对营养需求具有差异性,为对猫的精准饲喂和健康护理提供理论指导。
    实验外科复杂手术中巴马猪超长时间复合麻醉方案探索
    彭旭, 尹海林
    2022, 39(5):  37-4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7
    摘要 ( )   PDF (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巴马猪超过 6 h 的复合麻醉方案用于实验外科复杂手术的有效性。 方法 将舒泰、多咪静、异氟烷、布托啡诺 4 种主药联合使用麻醉巴马猪,用于国产某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单肾摘除并肾静脉阻断后原位移植、深部直肠切除并吻合、胰腺切除+脾脏摘除+胃穿孔吻合等时间长的复杂手术,于整个手术过程监测巴马猪生命体征,以及镇静、镇痛、肌松效果,结合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评估该方案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 结果 1 头巴马猪因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亡,其余 12 头巴马猪顺利完成超过 6 h 的腹腔手术,术中无不良反应,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体温监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结论 本麻醉方案能确保巴马猪的麻醉时间达到 6 h 以上,能保证手术机器人完成腹腔内脏摘除、血管剥离并吻合、组织切割与缝合等操作,术中麻醉平稳,镇静镇痛效果优异,术后苏醒快,且 4 种主要麻醉药均为兽用,首次使用后保存时间较长,完全能满足实验外科超长时间复杂手术各项要求。
    社会隔离对 C57BL / 6 小鼠行为表征的影响
    吴娜, 肖福川, 张铭昊, 陈柏安, 卢静
    2022, 39(5):  45-49.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8
    摘要 ( )   PDF (3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社会隔离对 C57BL / 6 小鼠行为表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 60 只 2 月龄 C57BL / 6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社会隔离组,每组 30 只,雌雄各半。 对照组 5 只 / 笼饲养,隔离组 1 只 / 笼饲养。 8 周后进行筑巢、水迷宫和旷场实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隔离组小鼠在筑巢实验中得分显著降低;在水迷宫实验中穿过平台次数、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在旷场实验中穿格总次数、总运动距离、平均运动速度均显著增加,静止时间显著减少;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结论 社会隔离 8 周的 C57BL / 6 小鼠日常活动执行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自主运动能力和探究行为增强。
    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大鼠毛色基因型鉴定
    董敏, 尤金炜, 梁磊, 吴正林, 田小芸
    2022, 39(5):  50-5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09
    摘要 ( )   PDF (2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新育成的自发性先天性白内障( TSC)大鼠的毛色基因位点纯合度和毛色基因型。 方法 选用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基础群 F29 代 TSC 成年大鼠与已知复隐性基因的 F344 和 BN 大鼠作杂交和回交实验,进行毛色基因测试。 结果 TSC 大鼠毛色基因位点 A、B、C、D 遗传纯合度均达 100%,毛色基因型为 AABBcc。 结论 TSC 大鼠毛色基因已达纯合,符合近交系鉴定关于毛色基因位点遗传纯合度的规定。
    实验小鼠与人体内寄生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对比研究
    刘柳, 张凤玉, 张静, 张浩
    2022, 39(5):  53-5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0
    摘要 ( )   PDF (44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华支睾吸虫在实验小鼠体内发育的成熟度,了解其与人体内自然感染获得的华支睾吸虫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使用华支睾吸虫囊蚴对 8 只实验小鼠进行灌胃感染。 于感染 3 周后,每间隔 1 d 采用水洗沉淀法对小鼠粪便进行检查,在粪便中检出虫卵后安乐死小鼠,获得虫体。 对小鼠体内获得的虫体进行醋酸洋红染色,制成标本后将其与人体自然感染获得的华支睾吸虫标本进行整体及内部结构的测量比较。结果 华支睾吸虫在实验小鼠体内 23 d 即可发育成熟。 小鼠体内获得的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大小、口吸盘、腹吸盘、咽、子宫、卵巢、受精囊、睾丸以及虫卵均小于人体中获得的华支睾吸虫成虫。 结论 华支睾吸虫可以在小鼠体内发育成熟,但其小于在人体内获得的成虫。
    4 种 SPF 级大鼠活体保种繁殖性能测定与分析
    朱婉月, 左琴, 梁春南, 刘佐民
    2022, 39(5):  57-6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1
    摘要 ( )   PDF (18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分析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活体保存的 4 种 SPF 级大鼠( SD、Wistar、F344 和 BN)的繁殖水平。 方法 封闭群采用循环交配方法,近交系采用修饰平行线交配方法。 检测 4 种品系 SPF 大鼠第 1 ~ 4 胎的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计算出离乳率。 并记录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和所产各胎的胎间隔。 结果 SD 大鼠的产仔平均数为 12 ~ 13 只,前二胎繁殖水平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第 3、4 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相比第 1、2 胎呈现下降趋势;SD 大鼠的离乳率为 98. 2%;SD 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 84、110. 7、26. 7 d 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 26 ~ 31 d。 Wistar 大鼠的平均产仔数为 10 ~ 11 只,前2胎的每窝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水平基本相对稳定,3、4 胎各项检测指标结果相比第 1、2 胎呈现下降趋势;方差分析结果也表现出所产各胎的产仔平均数有显著差异( P< 0. 05) ;Wistar 大鼠的离乳率为 98. 3%;Wistar 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 91、118. 5、27. 5 d 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25 ~ 30 d。 F344 大鼠第 1 ~ 4 胎的产仔平均数是 8 只,前 3 胎每窝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第 4 胎各项检测指标比前 3 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 0. 05) ;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出各胎次的产仔平均数有显著的差异(P<0. 05) ;F344 大鼠的离乳率为 98. 4%;F344 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 92. 7 、122. 7 、30 d 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 27 ~ 40 d 。 BN 大鼠第 1 ~ 4 胎的产仔平均数是 5 只,4 胎的每窝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基本维持相对稳定,BN 大鼠的离乳率为 98. 9%;BN 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82. 8 、124. 6 、41. 8 d 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 33 ~ 37 d 。 结论 本资源库活体保存的 4 种 SPF 级大鼠繁殖水平较高,得到的繁殖水平参数为全国各区域实验大鼠规模化生产和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海立啮齿杆菌 OmpA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邢进, 冯育芳, 张雪青, 高强, 赵德明, 岳秉飞
    2022, 39(5):  62-6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2
    摘要 ( )   PDF (38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外膜蛋白 A(OmpA)基因与海立啮齿杆菌(Rh)致病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海立啮齿杆菌分离株 OmpA 基因缺失株,分析其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生化特征、质谱特征、生物被膜产生能力、对小鼠肺上皮细胞(MLE-12)的黏附力,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结果 成功构建海立啮齿杆菌 OmpA 基因缺失株,可稳定遗传。 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生化特征未发生改变,质谱峰图和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 P<0. 01) ;对 MLE-12 细胞的黏附力从 43. 9% 降低至 18. 3% ( P< 0. 001) ;对小鼠腹腔攻毒,致死率从 100% 降至 20%(P<0. 01) ,基因缺失株对小鼠致病力显著下降。 结论 OmpA 基因的缺失致使海立啮齿杆菌的致病性明显减弱,证实 OmpA 在海立啮齿杆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四翼无刺线虫方法的建立
    黄健, 冯育芳, 邢进, 魏杰, 李晓波, 岳秉飞
    2022, 39(5):  69-7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3
    摘要 ( )   PDF (26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快速高效的鉴定四翼无刺线虫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LAMP) 。 方法 根据四翼无刺线虫已发表的 COI 序列设计 LMAP 引物,以鞭毛虫和水为对照,进行特异性评价。 四翼无刺线虫基因组 DNA 梯度稀释后,验证其敏感性。 通过荧光显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 LAMP 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LAMP 产物经荧光显色后观察结果,阳性为绿色,阴性为棕色。 四翼无刺线虫的 LAMP 产物经电泳后呈现特征性的梯状条带,对照组均无条带。结论 成功建立四翼无刺线虫 LAMP 检测方法。
    啮齿类实验动物脾病理变化观察与分析
    赵梦洋, 杨利峰, 赵德明, 周向梅
    2022, 39(5):  72-7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4
    摘要 ( )   PDF (45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 2020 年 10 月北京市实验动物抽检中存在的脾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病变出现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实验动物送检及饲养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方法 动物经安乐死后,取其脾,制成切片后进行 HE 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 结果 在抽检的360 只啮齿类动物( 包括 170 只小鼠、80 只大鼠、100只豚鼠以及 10 只地鼠)中,来自不同机构的 10 只 SPF 级 ICR 小鼠和 10 只 SPF 级SD 大鼠出现了白髓细胞减少、红髓髓外造血增加、巨噬细胞增加等病理变化。 结论 抽检中所出现的脾病变可能与实验动物的年龄、实验动物长期接触某种毒性物质、自身免疫缺陷、感染或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相关。 所以,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抽检时,应尽量避免送检幼龄或老龄动物,同时进一步完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健康。

    应用区块链技术指导实验动物管理模式建立的应用研究
    李昀泽, 陈红
    2022, 39(5):  75-7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5
    摘要 ( )   PDF (7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实验动物管理模式。 方法 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实验动物管理中,使用包括分布式文本技术、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及智能合约等,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水平,并开展分析探讨和可行性评价。 结果 实验动物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 同时增强安全性,有利于国家监管。 结论 使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水平,建立新型管理模式,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综述
    无菌动物在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朱茜, 谭向, 武志峰, 杨亚鹏, 程伟, 魏泓
    2022, 39(5):  79-8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6
    摘要 ( )   PDF (8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微生物被视为一个“功能器官” ,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屏障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的广泛深入研究促进了无菌动物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无菌动物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则反过来加速肠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程,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既提高了我们对肠道功能微生物组学的深层次认识,又促使无菌动物技术体系更加完善成熟。 鉴于二者间的紧密联系,本文主要介绍无菌动物在畜牧微生物组学和营养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制约无菌动物技术体系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推动二者的“ 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明确方向。
    饲料差异对动物实验研究的潜在影响
    李志萍, 赵德明, 周向梅, 杨利峰, 乔健
    2022, 39(5):  84-8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2. 05. 017
    摘要 ( )   PDF (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饲料在实验动物的生理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质量的动物饲料,可以优化大多数物种的生长、维持和繁殖。 然而饲料具有高度可变性,饲料质量和组成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动物 / 群体健康,并可能在以动物为基础的研究中引入复杂的变量,从而影响研究的再现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归纳总结了实验动物饲料差异的来源,探讨了饲料作为动物实验的外部因素如何影响动物健康、研究设计和实验结果可重复性等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减轻这些影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