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报道在裸鼠体内建立人胃原位癌模型的结果。裸鼠经麻醉后,在近前胃处的胃粘膜下接种人胃癌细胞SGC-790l悬液0.02ml(含癌细胞约10~6)。种后三天可见接种部位苍白、僵硬,种后一周 ,胃粘膜接种部位隆起小结节并向周围浸润。种后二周,胃部隆起肿块明显,胃粘膜皱襞消失,局部淋巴结肿大,腹腔内可见少量腹水。种后三周,胃部肿块增大质硬,与周围结肠、脾脏等粘连成团块状,腹壁及大网膜可见散在小球形癌灶,腹腔内有明显血性腹水,荷瘤鼠呈现蛙形腹、恶液质。存活期为16~25天,局部肿瘤直径超过1cm,病理证实癌细胞在粘膜与肌层浸润性生长并累及浆膜。接种后第八天注射~(125)I标记的胃癌单克隆抗体MGB_2(~(125)I-MGB_2)进行生物学分布研究。注射四天后肿瘤/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血2.01,肝3.57,脾,3.98,肺3.67,正常胃4.11。SPECT放射免疫显像可见肿瘤局部放射性浓聚。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的人胃癌裸鼠胃原位接种模型,再现了临床胃癌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内播散等病理过程,为胃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与人体更为接近的动物模型。我们用此模型对临床常用抗胃癌药物进行实验治疗研究:在裸鼠胃原位接种PSGC-7901后,分别予以每周一次或两次的给药治疗。连续给药三周,以荷瘤鼠存活期评价疗效。结果表明,以MMC的疗效为最好,治疗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延长90%以上,其次为cis-DDP,而5-FU及CTX的效果较差,Me-CCNU则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