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心
投稿及查询
作者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精彩推荐
更多>>
特邀
更多>>
前沿热点
更多>>
科学人物
更多>>
友情链接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8
上一期
论著
基于 LC-TOF-MS 与 HILIC 和 RPLC 联用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张国瑗, 孙明谦, 胡广, 李瑛, 刘建勋
2023, 40(1): 1-9.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1
摘要
(
)
PDF
(65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液质联用系统( LC-TOF-MS)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实验组和京都种 Wistar( WKY,Wistar Kyoto)大鼠对照组的血浆进行分析,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寻 SHR 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 方法 收集 SHR 和 WKY 大鼠(各 12 只)的血浆样本,利用反相色谱(RPLC)和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 HILIC) 分离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PLS-DA)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在 HILIC 和 RPLC 模式下 SHR 实验组和 WKY 大鼠对照组之间观察到了良好的分离趋势。 鉴定出了包括组氨酸、脯氨酸、尿酸、焦谷氨酸、乙酰肉碱、棕榈酰肉碱、二氢鞘氨醇、3-脱氢鞘氨醇等 17 个潜在的 SHR 生物标志物,主要受干扰的代谢途径是氨基酸代谢、肉碱穿梭系统和鞘脂代谢。 结论 受到影响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途径可为理解高血压的代谢机制提供依据。
控制性超促排卵大鼠模型的建立
董浩旭, 胡茹楠, 张明敏, 杨薇, 黄光英
2023, 40(1): 10-15.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2
摘要
(
)
PDF
(59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选择理想的符合临床实际的控制性超促排卵( COH) 大鼠模型,为后续的实验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方法 将 75 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N) ,模型 10 组(M10) ,模型 20 组(M20) ,模型 40 组(M40)和模型 100 组(M100) ,每组各 15 只。 各模型组分别于动情期后一日的下午 5:00 给予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10单位、20 单位、40 单位和 100 单位,并于 48 h 后,再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10 单位、20 单位、40 单位和 100 单位,注射完后立即合笼,以次日行阴道涂片见大量精子记为怀孕 1 d。 在第 8 天,行剖宫探查,记录大鼠的妊娠情况和着床的胚泡数。 另取 25 只大鼠,按上述方法随机分对照组和不同剂量干预组,每组 5 只,各组大鼠在妊娠第 5 天取材,处理后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和 LIF 蛋白的表达。 结果 各组大鼠交配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 。 与 N 组相比,M10 组大鼠怀孕率无明显降低( P> 0. 05) ,M20、M40 和 M100 组大鼠怀孕率明显降低(P<0. 01) ;和 N 组相比,M10 组大鼠胚泡着床位数无明显增加(P> 0. 05) ,M20、M40 和 M100 组大鼠胚泡着床数明显增高(P<0. 05) 。 和 N 组相比,M10 大鼠子宫内膜 LIF 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 05) ;M20、M40 和 M100 组大鼠子宫内膜 LIF 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 05) ;M40 和 M100 组大鼠子宫内膜 LIF 蛋白表达量比 M20 组更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N 组大鼠在妊娠第 5 天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胞饮突丰富;M20 大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表面几乎未见明显胞饮突表达。 结论 M20 组大鼠妊娠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且平均胚泡数较高,胞饮突提前出现,LIF 表达较正常组降低,是较为符合临床实际的理想模型。
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中缝核内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高雪松, 李丽, 王安娜, 王永志, 杜仪, 赵静洁
2023, 40(1): 16-2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3
摘要
(
)
PDF
(1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能存在的抗抑郁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盐酸氟西汀为阳性对照药,将 32 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精简方组,每组 8 只,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 14 d。 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行为学,检测大鼠中缝核内 5-羟色胺(5-HT) 、色氨酸羟化酶 2( TPH2) 、吲哚胺 2,3 双加氧酶( IDO)的含量。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增加、糖水偏好指数、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明显减少( P<0. 01) ;中缝核内 TPH2、5-HT 含量明显减少(P<0. 01) ,IDO 含量明显增加( P< 0. 01) 。 与模型组比较,精简方组体质量增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P<0. 01) ;糖水偏好指数增加(P< 0. 05) ;中缝核内 TPH2、5-HT 含量明显增加( P< 0. 01) ,IDO 含量明显减少( P<0. 01) 。 结论 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能通过增加中缝核内 TPH2 含量(促进色氨酸-5 羟色胺途径) ,降低 IDO 的含量(抑制色氨酸-犬尿氨酸途径) ,进而使中缝核内 5-HT 含量增加,发挥抗抑郁作用。
制备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刘欣, 张润宁, 李炀, 张阳, 何丽梅
2023, 40(1): 22-25.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4
摘要
(
)
PDF
(7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概述脊髓完全横断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术前准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后护理心得。 方法 购买雌性 SD 大鼠 35 只,横断 S3-S4 脊髓节段,建立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在术前、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措施。 重点涉及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术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结果 所有大鼠均在 S3-S4 脊髓节段横断脊髓,术后成活率为 82%(包含 1 只膀胱破裂和 2 只互相撕咬,3 只大鼠死于脓尿后败血症,术后 48 h 成活率为 100%) 。 结论 成熟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手术操作对模型制作固然重要,精心的护理和完善的准备却是保障动物生命安全以及术后迅速恢复的关键环节。
右旋柠檬烯对双酚 A 环境下荷 MCF-7 乳腺癌裸鼠粪便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舒坤, 刘莉, 罗琪, 黄云, 陈雨然, 雷丹, 李龙雪, 程洪, 洪滔, 刘志勇
2023, 40(1): 26-3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5
摘要
(
)
PDF
(60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右旋柠檬烯对荷 MCF-7 乳腺癌的裸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方法 30 只裸鼠接种 MCF-7 后,随机分为 5 组,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 ,双酚 A+右旋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 80、160、320 mg / kg) ,双酚 A 组( 1 mL /kg) ,每组 6 只;每天灌胃给药 1 次,连续 6 周,接取新鲜粪便,提取粪便基因组 DNA,并进行 PCR 扩增,构建文库后上机测序,下机数据中拆分出各样本数据,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得到高质量的 Clean Tags,删除嵌合体序列后得到有效数据( effective tags)用于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结果 接种肿瘤后细菌种类和丰度下降,右旋柠檬烯治疗后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增加,肿瘤组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接近,双酚 A 组和右旋柠檬烯组的拟杆菌门菌数量增加。 在属水平上,与肿瘤对照组( H 组)相比,双酚 A 及右旋柠檬烯组的乳杆菌显著下降,异戊酸杆菌属显著增加,狄氏副拟杆菌在肿瘤组和双酚 A 组显著下降,而喂食右旋柠檬烯后该菌增加。 结论 右旋柠檬烯显著影响了乳腺癌裸鼠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拟杆菌门和异戊酸杆菌是优势菌群。
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实验阳性模型的建立
李宏玲, 谢植伟, 张骁, 宋向荣, 刘莉莉, 王海兰
2023, 40(1): 33-3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6
摘要
(
)
PDF
(35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实验中,经口灌胃环磷酰胺建立兔致畸实验模型的方法,为致畸实验研究提供实验室背景数据。 方法 取健康受孕的普通级新西兰兔 66 只,按动物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溶酶对照组(0. 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环磷酰胺染毒组( 20 mg / kg) ,交配成功后于孕兔 GD6 ~ GD18 按 2 mL / kg 进行灌胃染毒。 染毒期间观察临床表现,统计孕兔的体质量、成功受孕率、黄体数、活胎数、死胎数和吸收胎数等指标,记录胎仔的体质量、身长、外观畸形、内脏畸形和骨骼畸形等指标。 结果 环磷酰胺组孕兔的体质量和溶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环磷酰胺组孕兔黄体数、活胎数和着床数与溶酶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环磷酰胺组胎仔的重量、身长和胎盘重量与溶酶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环磷酰胺组胎仔的外观、内脏和骨骼的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与溶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或 P<0. 05) 。 结论 环磷酰胺经口灌胃染毒,在 20 mg / kg 的灌胃剂量下,给药周期短,胎仔的畸形率高,畸形种类多,不引起母体毒性,可建立较好的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实验模型。
Copine-7 在小鼠牙齿发育模型中不同阶段的动态表达水平以及分布情况分析
王晓明, 林维龙, 何薇薇, 汪佳, 王芹, 乔海霞, 安峰
2023, 40(1): 39-4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7
摘要
(
)
PDF
(8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钙磷脂结合蛋白 Ⅶ ( Cpne7) 在小鼠牙齿发育模型中不同阶段的动态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 C57Bl / 6 小鼠牙齿不同发育阶段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实时 PCR 和 Western blot 等方法研究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体发育过程中 Cpne7 的表达规律。 同时培养 HAT-7 和人牙髓细胞( hDPCs) 并进行实时PCR 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明确细胞分化过程中 Cpne7 mRNA 和蛋白表达的水平。 结果 Cpne7 参与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早期分化。 在起始期( 蕾状期) ,Cpne7 蛋白在牙上皮细胞中表达,但在牙间质中未见表达。 在E18(钟状期) ,Cpne7 蛋白和 mRNA 主要在牙乳头的外胚间充质细胞中表达。 在 P7(牙冠形成期) ,Cpne7 在分化的成牙细胞中表达,在成熟的成釉细胞中检测到微弱的表达。 在牙本质发生过程中,Cpne7 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成牙本质过程中表达明显,但在完全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中不再表达。 此外,Cpne7 在 Hertwig 的上皮根鞘( HERS) 和根牙本质形成时的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 结论 Cpne7 不仅参与成牙本质分化,还参与根牙本质和冠牙本质的成牙本质过程和牙本质形成,Cpne7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呈动态时空表达,在整个牙齿发育阶段起重要作用。
C57BL / 6J 超排小鼠取卵时间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
李文光, 王丹, 罗玲娟, 曹丽璠, 穆玉凤, 吴德国
2023, 40(1): 45-49.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8
摘要
(
)
PDF
(20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雌性小鼠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后,取卵时间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方法 选用 3 ~ 4 周龄的野生型 C57BL / 6J 雌鼠,体质量 10 ~ 13 g,通过腹腔注射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 和 HCG 联合使用[ 1] 做超排处理。 我们将超排后雌鼠取卵时间分为 6 个时间段,分别为 13、14、15、16、17、18 h 后取卵母细胞与新鲜精子做体外受精。 取 3 月龄雄性小鼠附睾里精子,在 HTF 液里获能 1 h 后,用于体外受精。 实验共分 3 组,每组 12 只雌鼠用于超排处理,共得到 2-细胞胚胎数分别为 258、199 和 243 枚;分别移植到当天见栓的假孕鼠输卵管内,得到出生仔鼠分别为 98 只、87 只、95 只;出生率分别为 37. 98%、43. 72% 和 39. 09%。 结果 总取卵数和 2-细胞发育率,超排后15 h 取卵发育受精率最高,这说明小鼠卵母细胞超排后 14 h 少数成熟,15 ~ 16 h 完全成熟,排卵 17 h 后则开始出现退化。 结论 3 组实验最高受精率比较:第 1 组 15 h 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 79. 17%、第 2 组 15 h 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 75. 68%、第 3 组 16 h 后取的卵母细胞团受精率最高为 76. 92%。
衰老对裸鼹鼠肝组织的影响
张成财, 张倩倩, 李壘辰, 姜晓龙, 孙锐, 崔淑芳
2023, 40(1): 50-5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09
摘要
(
)
PDF
(38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裸鼹鼠,比较肝组织在衰老进程中的变化。 方法 选取幼年裸鼹鼠( 2 年龄) 、中年裸鼹鼠(10 年龄) 、老年裸鼹鼠(20 年龄) ,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 4 项。 采集肝,测定肝指数。 制作石蜡切片,经 HE 染色和 Masson 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 采用动物组织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 、总抗氧化能力( T-AOC)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 结果 与幼年组裸鼹鼠比较,中年组和老年组裸鼹鼠肝指数、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碱性磷酸酶(ALP) 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 05) 。 HE 染色及 Masson 染色结果均显示各组裸鼹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无病理变化。 中年组裸鼹鼠肝组织中的 MDA、T-AOC 水平无显著差异(P>0. 05) ,老年组裸鼹鼠肝组织中的 MDA、T-AOC 水平显著升高(P<0. 05) ,两组裸鼹鼠肝组织 GSSG 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P> 0. 05) 。 结论 裸鼹鼠肝组织在衰老进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衰老能力,具体抗衰老机制有待深一步研究。
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的比较
倪艳, 是文辉, 曹彦, 李佳佳, 李建瑛, 董翔, 赵红琼, 许琴
2023, 40(1): 55-60.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0
摘要
(
)
PDF
(60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 方法 SPF 级雄性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3 组: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 模型Ⅰ组为束缚结合直肠高敏刺激法,模型Ⅱ组为束缚结合冷水( 冰水混合物,0 ℃ ) 刺激法制作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 并以血液指标、回肠和结肠的病理学变化及肠推动比来评定造模效果。 结果 1) 血常规:模型Ⅰ、Ⅱ组白细胞数(WBC) 、红细胞数(RBC) 、淋巴细胞数( Lymph) 、血小板数( PLT)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 ;(2)血液生化: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肌酐( CREA) 、肌酸激酶( CK) 、镁( Mg) 、磷( P) 、乳酸脱氢酶( LDH)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 ( 3) 小肠推动比率: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小肠推动比率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 05) 。 ( 4) 模型Ⅰ组与模型Ⅱ组大鼠回肠及结肠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回肠部分微绒毛顶部上皮细胞脱落、结构不完整,部分微绒毛固有层上皮细胞轻度水肿、核浓缩,固有层中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结肠上皮细胞轻微肿胀、固有层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偶见基层部分平滑肌细胞嗜酸性变,微绒毛固有层上皮细胞下有少量炎性细胞,偶见微绒毛上皮细胞脱落。 结论 两种造模方法均可复制出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即结肠、回肠均表现出一定的病理损伤,但未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小肠推动率有明显降低。 两种大鼠模型均复制出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病理特征,从操作方法上,当批量处理及特殊环境下造模时,推测模型Ⅱ方法操作性更高。
不同退行性视网膜病变动物间眼轴长度的比较
许馨月, 危冬昱, 陈 涛, 苏玉婷, 张作明
2023, 40(1): 61-67.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1
摘要
(
)
PDF
(13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同一体质量区间不同品系大鼠、小鼠眼轴的差别。 方法 选用野生型( SD) 大鼠、实验室现有的不同品系大鼠和小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卷毛( HL)大鼠、视网膜锥细胞失功能(RCD)大鼠、C57BL / 6小鼠、锥体光感受器功能丧失 1( cpfl1)小鼠、锥体光感受器功能丧失 3( cpfl3) 小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Nob2) 小鼠,按照体质量划分为不同组别( 大鼠以 50 g 为一区间分为 10 组,小鼠以 10 g 为一区间共分为两组) ,测量其眼轴,在同一体质量区间比较不同品系大鼠和小鼠之间的眼轴区别。 结果 大鼠与小鼠眼轴长度随体质量增加而增长,在不同品系之间存在差异。 其中 100 ~ 150 g 体质量的 CSNB 大鼠眼轴长度大于 SD 大鼠( P< 0. 05) 。 150 ~200 g 体质量的 RCD 大鼠眼轴长度大于 SD 大鼠( P< 0. 01) ,但 SD 与 CSNB 大鼠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200 ~250 g、450 ~ 500 g、500 ~ 550 g 体质量的 HL 与 RCD 大鼠眼轴较 SD 大鼠长( P< 0. 05) ,但 SD 与 CSNB 大鼠之间没有统计差异;250 ~ 300 g 与 300 ~ 350 g 体质量的三种品系大鼠眼轴均长于 SD 大鼠( P< 0. 01) ;350 ~ 400 g 体质量的 CSNB 与 RCD 大鼠眼轴长于 SD 大鼠( P<0. 01) ,但 SD 大鼠与 HL 大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00 ~ 450 g 体质量的四种品系大鼠眼轴均无统计学差异;550 ~ 600 g 体质量的 HL 大鼠眼轴较 SD 大鼠长( P<0. 05) ,CSNB 与 SD 大鼠之间无统计差异。 全部体质量的 C57BL / 6 小鼠眼轴长度短于其余 3 个品系的小鼠( P< 0. 01) ;结论 不同体质量区间,各基因突变大鼠或小鼠眼轴长于对照鼠( SD 大鼠 C57BL / 6 小鼠) 眼轴,且在大鼠中,此差异在发育期更为明显。
实验动物遗传检测能力验证样本稳定性研究
王洪, 魏杰, 周佳琪, 李欢, 付瑞, 岳秉飞
2023, 40(1): 68-7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2
摘要
(
)
PDF
(19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 2021 年能力验证计划肽酶-3 样本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 方法 根据 CNAS-CL04 和 GB / T14927. 1—2008,对肽酶-3 样本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考察 4 个温度( 37 ℃ ,室温,4 ℃ 和- 20 ℃ ) 条件下和运输条件下的样本稳定性。 结果 肽酶-3 样本,均匀性检验合格。 在 37 ℃ 条件下可以稳定 6 h;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 7 d;在 4 ℃ 条件下,可以稳定 4 周;-20 ℃ 条件下,可以稳定 2 个月;在运输条件下,可以稳定 7 d。 结论 肽酶-3 样本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满足开展能力验证计划的要求。
技术
改良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提取方法
喻道军, 张松松
2023, 40(1): 72-7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4
摘要
(
)
PDF
(1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改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提取方法。 方法 从胸壁外侧肌肉进针,突破横膈膜进入腹腔,注入培养液,充分按揉后提取腹腔巨噬细胞。 结果 腹膜完整性得以保持,便于操作。 结论 优化了传统提取方式,保持腹腔完整性,使提取操作简便、高效、不易污染,尤其操作感良好,巨噬细胞提取数量有保证。
小鼠脾 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条件优化
夏莹, 屈文
2023, 40(1): 75-78.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5
摘要
(
)
PDF
(38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刀豆球蛋白 A 刺激小鼠脾 T 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与最佳作用时间。 方法 以小鼠脾 T 淋巴细胞与刀豆球蛋白 A 共同培养后,采用 CCK-8 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 不同浓度的刀豆球蛋白 A 对小鼠脾 T 淋巴细胞的刺激效果不同,在作用后 48 和 72 h 检测,10 ~ 25 μg / mL 浓度范围内增殖最为明显。 结论 刀豆球蛋白 A 对小鼠脾 T 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双重作用,推荐浓度为 10 ~ 25 μg / mL,检测时间为 48 ~ 72 h。
靶向小鼠 CREPT 基因 CRISPR/ Cas9 敲除质粒的构建
刘素丽, 范柠粼, 邹晓辉, 武会娟
2023, 40(1): 79-8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6
摘要
(
)
PDF
(60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 / 相关蛋白 9( CRISPR / Cas9) 系统构建靶向小鼠 CREPT 基因的敲除质粒。 方法 根据 CRISPR / Cas9 靶点设计原则靶向小鼠 CREPT 基因的 sgRNAs,与体外转录载体 pUC57-sgRNA连接,构建 CREPT 基因敲除质粒;体外切割实验验证设计的 sgRNAs 是否具有活性。 结果 设计了 3 条 sgRNAs 并分别准确插入 pUC57-sgRNA 载体;体外切割实验结果显示,以上 3 条 sgRNAs 均能够介导 Cas9 蛋白对靶片断进行切割。 结论 制备了小鼠 CREPT 基因敲除质粒和体外转录的 sgRNAs,为构建 CREPT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例实验猕猴会阴疝的诊治
陈丽雄, 王俊斌, 靳玮华, 李艳艳, 赵远, 马进, 杨凤梅, 徐鸿界, 刘权, 陈丽玲
2023, 40(1): 83-8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7
摘要
(
)
PDF
(5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本饲养场发现一只雌性猕猴肛门下方有一约 6 cm × 6 cm 肿大凸起,饮食正常、体温正常、精神状况良好。对其凸起物进行触诊,质地坚硬,用针管刺入抽取有淡黄色液体流出,随着液体的抽取凸起物体积变小,血液生理生化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低于参考值,血小板、血小板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单核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高于参考值。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总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酸转肽酶、尿酸、铁低于参考值。谷草转氨酶、尿素、肌酐高于参考值。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该猕猴肛门下方为会阴疝,结合临床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建议尽快进行手术修复。 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确诊该猕猴所患疾病为会阴疝,通过麻醉外科手术修复治疗及术后护理,患病猕猴痊愈。
综述
实验动物在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褚燕青, 褚晓峰
2023, 40(1): 87-9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8
摘要
(
)
PDF
(8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复杂的获得性代谢应激肝损伤疾病,NAFLD 的发生发展受遗传、老龄化、生活方式、饮食、中心性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以及肠道菌群等相关联的并行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在 NAFL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肠道菌群通过多个生理过程对体内肝功能有显著影响,包括能量代谢、肥胖、糖尿病和 NAFLD。 动物实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肥胖症和 NAFLD 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对实验动物在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
陈柏安, 王宇童, 孙宁宁, 王小栩, 张静, 仵毅, 孙泉, 卢静
2023, 40(1): 93-96.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6179. 2023. 01. 019
摘要
(
)
PDF
(7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优化,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方法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经验,对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修订与优化。 结果 将该专业培养目标由原有的强调实验动物技术的专门人才调整为具备医学实验技术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删除了原培养目标中对于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培育与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 对应新的培养目标,增加了新的思政课程、与医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临床实习,减少了关于实验动物繁育、环境建设、外科手术及诊断相关的课程,完善了实验动物模型、病理解剖相关的课程。 结论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将有助于培养更全面的医学实验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新时期对该专业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