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心
投稿及查询
作者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精彩推荐
更多>>
特邀
更多>>
前沿热点
更多>>
科学人物
更多>>
友情链接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3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1996-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胶原酶注射治疗人增生瘢痕的动物实验性的研究
程洪伟,高虹,寿克让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皮下移植人增生瘢痕于BALB/C裸鼠,对60只裸鼠皮下的瘢痕块注射1.胶原酶2.胰蛋白酶3.透明质酸酶4.生理盐水5.胶原酶+透明质酸酶6.胰酶+透明质酸酶7.胶原酶+胰酶。结果显示1和7组瘢痕块缩小非常显著。(P<0.05)。(P<0.1)。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
恶性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裸小鼠体内抗恶性胶质瘤作用
马文雄,徐庚达,谢学顺,奚为乎,杜子威,潘蔚然,惠国桢,康苏娅,王秀珍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经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恶性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GTIL)在裸小鼠体内攻击恶性胶质瘤,目的观察和了解GTIL对恶性胶质瘤生长抑制作用,为临床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GTIL抑制恶性胶质瘤在裸小鼠体内生长实验,结果发现裸小鼠移植瘤成瘤率GTIL+IL-I组<GTIL组<IL-2组<对照组;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GTII+IL-2组和GTIL组差异显著(P<0.01).(2)GTIL不同用药途径实验,结果发现局部用药组移植瘤瘤体明显缩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静脉用药组移植瘤瘤体可见缩小.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该研究表明,肿瘤局部GTIL疗法在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残留灶及预防术后癌肿复发方面作用显著,为临床恶性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人肝癌裸鼠移植癌株HHC_4、HHC_(15)分子病理学研究
杨善民,王宇 ,郑耘,周红,陈福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厦门市同安地区已成为中国第二肝癌死亡率高发区。我们对从该地区建立的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株,(HHC_4、HHC_(15))细胞DNA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PCR方法,我们证明了HHC_4、HHC_(15)癌细胞DNA都有HBVDNA整合。通过DNA测序,我们证明了HHC_4DNA有p53基因第250密码子的突变;HHC_(15)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的突变。这为本地区肝癌死亡率与高HBV高感率和/或黄曲霉素B_1在食品中高污染率的关系提供有力的分子病理学证据。
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与阿霉素偶联物对裸鼠模型的导向治疗效果的观察
林乔,李川江,冯玲玲,何敏,冯楚北,唐利军,章咏裳,李龙承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将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与阿霉素偶联物应用于载膀胱癌裸鼠,进行导向治疗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该偶联物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延长了供试裸鼠的寿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实验结果充分说明,偶联物中的单抗和阿霉素发挥导向及协同杀伤靶细胞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经络饮(GDM)对裸小鼠人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效应
马承武,钱贞宝,罗祖玉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组裸小鼠在接种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前5天开始饮用“经络饮”,并在移植瘤生长期间继续饮用至接种后第26天,在此期间,选择7个不同时间点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瘤的体积,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移植瘤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无论在体积和重量上都有生长抑制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
黄芪多糖对裸小鼠癌性腹水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马占好,张春艳,袁孝纯,史历,刘旭,李殿俊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人肺腺癌(Anip973)人结肠癌(HC)实验模型证明:黄芪多糖(APS)制剂有明显的抑瘤作用,APS腹腔内注射0.5ml/天连续二周,Anip973组APS的抑瘤率为33%,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HC组APS抑瘤率为20%,P>0.01;无显著意义。实验中我们发现APS无毒性、无副作用,不使裸小鼠体重、脾重量减轻,显然APS对各种肿瘤的治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抗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DDP对裸鼠人体卵巢癌的治疗作用
孙慧,战忠利,陈燕,梁丽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量肿瘤体积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AG-NOR、P53抗癌基因检测细胞DNA含量,观察DDP对裸鼠人体卵巢癌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DDP有抑制肿瘤细胞DNA含量的作用,p53基因与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进一步证实p53基因参与细胞生长与调控。
BALB/C裸小鼠的引种及饲养管理
康巧珍,王纯跃,季洪涛,金树兴,樊松涛,邢金山,凌雁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遗传上有缺陷的动物,具有能够近似地模拟人类某些疾病的特性。因此,常被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其中T细胞缺陷的裸小鼠在国内外最常用,特别是在肿瘤研究中应用更为有效。为推广扩大该实验动物在我省的应用,我们本着投资少,见效快的方针,建立了小规模的饲养繁殖体系。保种及生产繁殖的裸小鼠饲养在隔离器中,实验用裸小鼠饲养在层流架中带滤帽的笼盒内。着重抓好环境控制,消毒灭菌,营养和人员素质等关键环节,取得了裸小鼠在我单位的首次繁育成功,并应用于食管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等研究。
白细胞介素2对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人脑胶质瘤裸鼠肿瘤内分布的影响
徐庚达,顾月珠,马文雄,谢学顺,潘蔚然,惠国桢,杜子威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近年来发现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本实验目的在于将TL的体外抗胶质瘤研究扩展到体内。结果显示经激活的TIL注射6小时在肿瘤内分布很低,24小时后在肿瘤内分布增加。给予IL-2可使TIL在肿瘤内分布增加。说明IL-2有促进人胶质瘤TIL向肿瘤内集聚的作用。
苯并芘诱发的人支气管癌细胞系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杨兆海,郑杰,陶江川,由江峰,崔湘琳,方伟岗,吴秉铨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T癌系是用苯并芘在移植到裸鼠皮下的人胎儿支气管内诱发的肿瘤。为了深入了解苯并芘的致癌机理,我们对该癌系中p ̄(53)基因的改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BT细胞核内p ̄(53)蛋白异常高表达;PCR-SSCP检测到第7外显子有异常改变;DNA序列分析证实第248密码子发生了CGG→CTT的颠换,所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亮氨酸。本实验提示该突变可能是苯并芘引起癌变的重要分子基础。
高转移的人卵巢癌细胞遗传学研究
钱丽娟,许沈华,牟瀚舟,高永良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自建的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和用该细胞建成的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癌模型(NSMO)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两株细胞均属超二倍体核型,众数为54条。1、3、15和22号染色体常见缺失,10、16、19和22号染色体常见增加,部分核型中X染色体有1条缺失,同时发现由1、3、13、14和15号染色体异常而形成的4个标记染色体。HO-8910核型不同的特征是除了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标记染色体外,还可见一些其他异常染色体,而NSMO核型中只出现与HO-8910同样的4个标记染色体,很少见有其他异常的染色体,这4个标记染色体可能是高转移卵巢癌独特的遗传特征,这对深入探讨卵巢癌病因和癌变机理有其重要意义。
~(35)S-MAbSZ39在荷瘤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孙志方,黄强,兰青,杜子威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 ̄(35)S标记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制备成免疫导向放疗剂,在荷人脑胶质瘤裸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线性模型,总药时方程为C_t=1559276e ̄(─3.49t)+977313e ̄(-0.5t)+21682e ̄(-0.017t),T1/2a为0.23h,T1/2β为1.4Gh,T1/2γ为42.9h。体内分布研究表明 ̄(35)S-MAbSZ39可特异性浓聚于胶质瘤,在正常组织中无明显蓄积,发挥了单抗导向的高选择性作用,在给药后第五天,与 ̄(35)S-nlgG及 ̄(35)S相比,特异指数分别为4.1和4.87,具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果揭示35S-MAbSZ39有望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导向放疗制剂应用于胶质瘤治疗,以一周间隔多疗程治疗方案为佳。
在SCID小鼠体内建立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腹水模型(scid-APL-A)
张素胤,陈竺,陆丽娟,朱军,杨秋龙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至今尚未见报导。我们将体外培养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袜NB4细胞(M3型)1×10 ̄6,接种在scid小鼠腹腔内,种后一个月,腹腔内长出腹水,以后每间隔3周用腹水传代,各代小鼠接种成活率为100%,目前已传35代.各代小鼠存活期稳定,平均存活时间为21,6±2.3天。对scid-APL-A细胞作生物学特性观察,其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都有体外培养的NB4细胞的特点。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scid-APL-A小鼠时,产生诱导分化作用,腹水细胞的NBT还原反应及细胞膜表面分化抗原均有所增加,同时治疗组的scid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的明显延长。此外还观察到治疗APL常用药物阿霉素对scid-APL-A也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己建成的scid-APL-A可以用于评价新药或巳知治疗APL药物的动物模型。
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鼻咽癌相关性研究
杨惠玲,郑茚,马志楷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裸鼠(nudcmice,NM)血清β_2微球蛋白(serumbeta-2-microglobulin,Sβ_2-MG)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潜伏、早、中和晚期荷瘤鼠Sβ_2-MG含量分别为0.32,0.29,0.75和1.79μg/ml,均明显高于正常NM(0.09μg/ml)(P<0.01或P<0.05),同时发现荷瘤鼠Sβ2-MG含量在潜伏期就明显升高,早期后随病情发展不断升高,晚期达高峰,相当于正常NM的2O倍左右。本实验提示荷瘤鼠Sβ_2-MG含量升高与NPC的病情呈明显的相关性,Sβ2-MG的测定可作为NPC早期诊断及估价病情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汪芳裕,朱人敏,王琳,孙敬芳,田小芸,潘震寰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将SGC-7901人胃癌细胞接种至棵鼠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并反复传代,以第八代移植瘤为材料,将瘤组织块种植到裸鼠胃壁,成功地建立了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潜伏期为3-4周,以后迅速增长并与网膜粘连,约12周以后部分动物出现肝转移,以后逐渐消瘦,生存期为16-24周,本方法原位成瘤率及局部浸润发生率均为100%,且可出现肝脏转移,肿瘤生长过程与临床胃癌特点很类似,适用于人胃癌转移的研究。
五色灵芝对人鼻咽癌细胞株在裸鼠成瘤的抑制作用
陈小君,陈剑经,李亮平,孙艳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项研究用五种野生灵芝提取物混合液(口服液),用9g/kg/d的剂量,给接种人鼻咽低分化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每只棵鼠接种2×10 ̄6细胞数)3天后的裸鼠灌胃给药,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0ml/kg/d,两组均按上述剂量分别灌胃20天,裸鼠饲养于温度25℃。相对温度为50%~70%的无菌室内。定期观察各组裸鼠的生长及成瘤情况,实验结果时将动物处死,称瘤重、鼠重;并计算其抑瘤率,取瘤组织肺、肝做组织切片。结果表明五色灵芝口服液对人鼻咽癌细胞株在裸鼠成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三次试验证实肿瘤的抑制率在38.5~44.2%之间,均P<0.001,各组裸鼠用药后体重均有较明显增加,其增长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无差异,各组小鼠在实验中一般状态良好,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未见本药有毒副作用。
鼻咽癌细胞裸鼠体内演进中转移及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
黄剑,姚运红,唐慰萍,邓惠华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鼻咽癌单克隆细胞株CNE2Z-H5移植于裸鼠,待裸鼠发生转移后,取其淋巴结和肺转移灶癌细胞再次移植裸鼠,如此重复2-4个循环后,观察每代棵鼠的转移特性及鼻咽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源性长生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鼻咽癌单克隆细胞的演进,裸鼠的转移率逐代增高,转移途径更为单一;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亦增强。提示:鼻咽癌细胞演进中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关系密切,且可能和癌细胞某些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增强有关。
国产盐酸二甲胺四环素对裸鼠体内麻风杆菌的影响
王荷英,李文忠,沈建平,王红春,施美琴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系用麻风裸鼠实验模型,采用动力法投药105天,观察了0.02%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MINO)和0.04%MINO的抗麻风杆菌活性,并同0.02%进口MINO和已知抗麻风药物0.02%利福平(RFP)进行了平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国产MINO儿进口MINO的实验疗效基本一致,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提高,抑制麻风杆蓖作用增强。在停药早期,以0.04%MINO组疗效最佳,显示有部分杀菌活性,但是,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AFP比MINO的抗菌活性稳定而持久。
鼻咽癌转移灶细胞裸鼠体内演进中转移及增殖动力学研究
黄剑,姚运红,唐慰萍,邓惠华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鼻咽癌单克隆细胞株(CNE-2Z-H5)移植于裸鼠皮下,待裸鼠发生转移时,取其淋巴结和(或)肺转移灶癌细胞再次移植裸鼠皮下传代,如此用转移灶癌细胞重复传2-4代后,观察各代裸鼠的转移率和转移途径;同时观察各代癌细胞生长曲线、增殖指数及移植瘤瘤重和体积倍增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鼻咽癌转移灶癌细胞裸鼠体内的演进,各代裸鼠的转移率增高,且转移途径更为单一;各代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不断增强。提示:鼻咽癌细胞在裸鼠体内演进中转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均不断增强,且二者关系密切。
鼻咽癌克隆株裸鼠体内传代过程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
姚运红,黄剑,唐慰萍,莫梅英,李飞虹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低分化鼻咽癌单克隆株(CNE-2Z-H5)体内传代过程中裸鼠移植瘤和回复培养的肿瘤细胞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代之间裸鼠移植瘤和回复培养的肿瘤细胞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差异。其中第四代裸鼠移植瘤和回复培养的肿瘤细胞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原代移植瘤及原代细胞(P<0.05)。裸鼠移植瘤中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率成正相关关系。结果提示:CD44粘附分子的表达与鼻咽癌转移关系密切。
平阳霉素和吡柔比星抗人体食管癌的实验研究
许锦阶,沈健,游绍进,沈忠英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平阳霉素(BLMA_5)和吡柔比星(THP)对裸鼠移植的人体食管癌进行化疗,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在棵鼠可耐受的剂量下,BLMA_5、THP、BLMA_5+THP等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6%-61%(P<0.01)、34%-39%(P<0.05)、71%-75%(P<0.01),说明BLMA_5和THP对裸鼠移植的人体食管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药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研究结果提示BLMA_5和THP合用有可能用于食管癌的临床化疗。
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鼠T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变化
张义读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RF/J品系小鼠注射MNU(Methylnitrosourea)30mg/kg/周,共5周,全部小鼠都发生T细胞淋巴瘤。为了槁清楚其染色体变化及意义,我们仔细研究了其原发性淋巴瘤及其在裸小鼠(nudemice)和同基因小鼠(RF/J)体内连续传代培养的细胞染色体。结果表明,早期的绝大多数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少数为结构变化。虽然在全部小鼠中受累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但常常局限在某些染色体上。胸腺瘤及其传代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皆含有第15、14、3、12号及X染色体,说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促进肿瘤多步发生的基因,即癌基因(oricogene)及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MNU的高度组织特异性和明显的致癌作用,很可能是其对T细胞染色体变化的优先转化作用所致。
人T淋巴瘤细胞系在裸小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特性的观察
刘旭,史历,马占好,李秀芳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90年建立了一个人T淋巴瘤细胞系(H-TL90),并且对其在裸小鼠体内的生长及转移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尾静脉接种的裸小鼠中均发生了脑、脾、淋巴结及骨转移,而在肺部未发生转移灶。表明H-TL90细胞的转移性不同于其它实体瘤细胞。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转移机理,了解T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工具。
荷瘤裸鼠模型的T细胞功能重建与肿瘤凋亡
鱼达,杨骅,郑树,王仙平,陈月兰,彭佳萍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人大肠癌H901和SW1116NC裸小鼠模型接种同系半裸鼠的胸腺,经2-3周免疫效应潜伏期后,直径约1cm的瘤块逐渐缩小,在9周内完全消失。光镜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在瘤块内逐渐缩小,被浸润的淋巴细胞和间质分割成孤岛状,在5周未肿瘤细胞基本消失,继而是一个肿瘤残存结构被逐步完全吸收的过程。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的死亡与细胞凋亡现象有关,即肿瘤细胞的核染色质浓聚,沿核膜分布。在先天性T细胞免疫缺陷的NC裸小鼠中经胸腺移植后部分重建裸鼠T细胞功能杀灭实体肿瘤的模型对进一步研究免疫系统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新型效应细胞(A-LAK)抑瘤和抗转移作用的研究
吏历,王志华,李殿俊,史桂兰,马占好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A-LAK细胞的抑瘤和抗转移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LAK对高转移人肺腺癌细胞在裸小鼠体内的肺转移抑制率达82.7%,而LAK的肺转移抑制率46%,二者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也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并有明显的延长动物生存期的作用。总之,A-LAK细胞具有较高的抗肿瘤和抗转移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效应细胞。
影响人软组织肉瘤异种移植成功的某些相关因素
丁健,陈陵际,杜祥,张素胤,施达仁,张家骝,杨秋龙,陆丽娟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裸小鼠体内移植了14例肉瘤,成功5例(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恶性外周细胞血管瘤),失败9例,接种成功率为36%。分成移植成功群(succeededintransplant,S群)和移植失败群(failedtotransplant,F群),对14例被移植肉瘤的临床状况、组织病理学、免疫特性、DNA含量、增殖因子和癌基因蛋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S群中4例AJC分期为Ⅲ或Ⅳ期,5例都是复发病例。S群的恶性程度明显高于F群,其中4例为高度恶性肉瘤,表现为细胞密度高,核异形性大,核分裂像显著增多。结果表明与肉瘤异种移植成功有关的某些可能因素为:组织来源,恶性程度高低,间质成份多寡,S期细胞百分数等。免疫学特性对肉瘤异种移植成功无明显影响。增殖因子Ki-67和PCNA在S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F群,S群标本通常呈现较强的Ki-67和PCNA染色,而F群通常显示较弱的染色,表明这两者是判定肉瘤生长速率和进展的较理想的指标。癌基因蛋白P53在S群中的阳性表达率(60%)明显高于下群(18%).进一步证明P53在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余癌某因蛋白在两群间的表达率无显著差别。
中药925合剂对裸鼠移植人体鼻咽癌(SUNT-1)的抑制作用
杨小平,梁永钜,潘启超,简少文,李奕荪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以前的实验表明925合剂组方有抑制EB病毒EA表达和抑制体外鼻咽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本实验用裸鼠移植人鼻咽癌(SUNT-1)检测925合剂的抗肿瘤作用,实验表明灌服925-1,在12.5g生药/kg剂量下抑瘤率为35.6%;在33g生药/kg剂量下抑瘤率36.4%和52.1%;灌服925-2在25g生药/kg剂量下抑瘤率50.5%;灌服925-3在20g生药/kg剂量下抑瘤率34%。
必解癌Ⅱ号协同5Fu抗肠癌实验研究
许沈华,牟瀚舟,钱丽娟,孙永正,朱赤红,高永良,肖必文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我所研制的必解癌Ⅱ号(BJA-2)在人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上进行抗肿瘤治疗(BJA-2组),并与5Fu治疗(5Fu组)、BJA-2和5Fu治疗(联合用药组)及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比较。治疗裸鼠接种移植瘤当天开始,将BJA-2按每天每只裸鼠16mg的剂量混入饲料内经口投入,治疗42天,平均每只裸鼠服药总量为672mg,5Fu以每只裸鼠每日剂量为0.8mg配制饮水,用药二个疗程,每一疗程5天,平均总量为8mg。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抑瘤率最高达53.9%,明显高于5Fu治疗组(44.8%),说明BJA-2有协同抗肿瘤作用。BJA-2组治疗后脾重/体重比值、淋巴结实质组织细胞增生、末体重/初体重比值等指标均优于其它组,表明BJA-2具有提高宿主免疫功能作用。
金属植入体磁感应加热治疗荷瘤鼠的初步研究
谢学顺,崔岗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自行开发的金属植入体磁感应加热装置,对接种于裸小鼠皮下的恶性脑胶质瘤进行加热研究。该加热装置由三部分组成:①高频电流发生器;②电磁感应线圈;③金属磁性针(植入体)。在加热时,通过调整加热装置中三个部分各自相应的参数,使植入组织内的金属磁性针产生足够的治疗温度(49℃,47℃),加热时测定金属磁性针周围组织的温度分布发现:在正常组织中金属磁性针周围温度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肿瘤组织,由于不同的血液动力学条件,金属磁性针在肿瘤组织中产生的热量,远大于正常组织。加热后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组织加热后在金属磁性针周围出现广泛坏死、变性,在亚急性期提示有免疫细胞参与病理过程,加热后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发现:加热1周后,肿瘤随时间的推移明显缩小,而对照组肿瘤继续生长增大。
~(35)S-MAbSZ39在裸小鼠体内抗胶质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黄强,兰青,孙志方,杜子威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 ̄(35)S标记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制备成导向放疗剂 ̄(35)S-MAbSZ39,荷瘤鼠体内治疗研究表明103.6MBq ̄(35)S-MAb ̄(35)SZ39对肿瘤可产生抑制作用,阻制肿瘤生长一周左右,给药后26天,抑制率达50%.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导向治疗后肿瘤细胞DNA合成受抑,S期细胞蓄积,G1期细胞受阻,有细胞周期同步化趋势,有利于再次导向放射治疗。病理学检查证实, ̄(35)S-MAb ̄(35)SZ39对脊髓正常组织无明显毒付作用。以上结果显示了 ̄(35)S-MAb ̄(35)SZ39对人脑胶质瘤放射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
骆驼蓬总碱对SO-RB_(50)细胞裸小鼠移植瘤抑瘤作用研究(初步报告)
冯官光,张平,郑健梁,易玉珍,吴中耀,李永平,郑湖铃,林健贤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骆驼蓬总碱对SO-RB50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抑瘤作用研究,特将SO-RB_(50)细胞接种于裸小鼠颈背皮下形成移植瘤,用50mg/kgd及70mg/kg/d骆驼蓬总碱每天腹膜腔内注射一次,连续9天共注射9次。停药后24小时称体重并剥离肿瘤称重,取材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显示骆驼蓬总碱抑瘤率50mg/kg/d组为32%,70mg/yg/d组为89%,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及崩解。实验说明骆驼蓬总碱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保证裸鼠饲养环境净化的有效措施
章贤忠,方爱国,熊美云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旧房改造的棵鼠饲养室,保证饲养环境净化和恒温,是我们四年来繁殖裸小鼠成功的主要经验。其主要措施是: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的净化设施、净化室内放置层流架;层流架内放置带过滤帽的鼠盒;三保险净化措施;双制冷热空调器;科学的管理制度。室验表明,只要按以上措施施行,裸鼠的饲养环境可达到SPF级,可保证裸鼠高质量的生产,并可进行高水平的实验研究。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繁育及其应用研究初报
张周,张素胤,杨秋龙,丁健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带过滤罩的透明鼠笼在层流架内繁育先天性T和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的重度联合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获得成功。1993年5月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引进了3对scid小鼠种鼠以来,现已近交繁育至第十代共繁育scid小鼠7Z0只,其寿命均超过12个月。平均产仔数为5.5只,不育率为14.9%,离乳率为88.2%。scid小鼠4-10周龄的体重与BALB/c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微生物学检测符合SPF级小鼠标准。解剖发现其胸腺极小,胸腺的相对重量仅为同龄BALB/c小鼠的6%左右;脾脏相对重量为27-37%;外周血淋巴细胞仅占白细胞总数的11-26%。应用酶联免疫酶标法测定3-4周龄和大于10周龄的scid小鼠血清IgG的含量均小于1×10 ̄(-3)mg/ml,没有发现scid小鼠的“渗漏”现象。人癌移植于scid小鼠后获得3种人癌移植瘤:肺腺癌(LAX-83)、肝细胞肝癌(LC-412)、结肠粘液腺癌(colon),其平均瘤重均显著大于BALB/c裸小鼠。
YSM-1型清洁动物饮水消毒器的研制
叶祥林,时彦胜,杨春青,张爱兰,叶其农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研制成功一种经济实用、性能稳定、效果可靠、操作简便的饮水消毒器,采用耐酸碱抗腐蚀的高分子中空纤维非终断净化技术和紫外线360度全方位照射灭菌多级协同作用的原理。该消毒器如同一只手提箱大小,净重4kg左右。凡是有水源和220伏电源的任何场合都可使用,不受制约地随时接上电源打开水笼头即可提供(150-2001/h)洁净水,既可装瓶(250ml水瓶600-800瓶/小时)供动物饮用,又可作为清洁区卫生用水。根据需要可以加大流量,最大达3501/h。生物效果的测试:在水压0.05-0.08pa流量150-200l/h的条件下,我们测试自来水中自然菌、人为加入大肠杆菌8099株、枯草芽胞杆菌ATCC9372株三种水样的消毒试验。并分别观察分级处理和全程协同处理的效果。全程协同效果:自来水中自然菌由5.22cfn/ml降到零(cfn示细菌菌落);大肠杆菌由5.6×10 ̄6cfn/ml降到零;枯草杆菌由5.0×10 ̄6cfn/ml降到零。仅经一二级处理大肠杆菌达99.99%的消除率,枯草杆菌也达99.9%的消除率(因流量3001/h);仅经三级处理大肠杆菌由5.6×105cfn/ml降到零。
裸鼠和SCID小鼠对人体瘢痕块皮下移植后反应的比较研究
寿克让,高虹,程洪伟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瘢痕块植入裸鼠和SCID小鼠后的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比较观察表明,SCID小鼠不仅可作为瘢痕块植入的动物模型,且在某些方面还优于裸鼠。
两株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裸小鼠移植瘤的建立及实验治疗研究
丁健,陈陵际,杜祥,张素胤,张家骝,杨秋龙,李晓玉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裸小鼠体内成功地建立了两株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移植瘤,代号为STS-7和STS-10,已分别传至第21代和18代。移植瘤生长稳定,接种成功率为100%,存活时间均超过150天,二代间隔STS-7为45天左右,STS-10为56天左右。两株移植瘤均由圆形或椭圆形的纤维母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组成,电镜下,STS-7的大部分细胞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而STS-10中组织细胞样细胞多见。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移植瘤基本保持了人原发肉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免疫学特性,但是在传代过程中,移植瘤逐渐呈低分化倾向,表现为细胞形态趋向单一,细胞密度增加,核分裂像增多,DNA指数以及S期(STS-7)和C2M期(STS-10)细胞百分数上升等。采用双侧肾包膜下接种法,对两株移植瘤进行了实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STS-7为一药物敏感株,受试的11种抗癌剂中有8种显示显著的疗效。STS-10则为非敏感株。仅3种抗癌剂显示比较显著的疗效。除对肉瘤较为敏感的ADM和VP-16显示出了对MFH移植瘤较好的治疗效果外,MMC和VCR对两株移植瘤均有较明显的疗效。另外,抗肿瘤新药MST-16对STS-7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上结
裸鼠自发性肿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王顺和,郑杰,崔湘霖,王洁良,吴秉铨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1981年至1995年15年中使用2850只BALB/C裸鼠进行人体肿瘤移植研究,发现4例裸鼠自发性肿瘤,发病率为0.14%。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3例为B细胞淋巴瘤,病变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脾脏,肝、肾、肺有灶性肿瘤细胞浸润;1例为肛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所移植的人体肿瘤均未生长。本文讨论了裸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理类型、移植瘤与自发瘤的相互关系及裸鼠自发瘤的发生原因。
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
廖新波,唐慰萍,李飞虹,莫梅英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5'-Nase-Alpase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组织淋巴管的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呈5'-Nase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或血管的Alpase显示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淋巴管、血管区别开来。实验结果表明:裸鼠皮肤真皮内有较多的毛细淋巴管,皮下组织和肌肉内可见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本研究同时作了光镜半薄切片,证实了上述的淋巴管分布。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裸鼠皮下移植后自发性淋巴道转移机理,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细微分布提供可靠的方法。
长期观察的CEA高表达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
许锦阶,沈健,沈忠英,陈彩云,李伟秋,陈家俊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CEA高表达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长期观察结果。4年多来该移植瘤已传68代,共移值265只裸鼠,移植成活率100%。经长期观察,该移植瘤形态学特点和分泌功能无改变,未见侵润、转移和消退现象,高分泌CEA的生物学特性一直稳定,阿辛蓝/PAS证实有大量酸性粘液分泌;用Dig-Alu基因探针原位杂交,证实系人Alu系列,血清中CEA含量高达147±15ng/ml。
ICR/PMU-nu无胸腺裸鼠的培育
王兆绰,段丹霞,马丽,王美华,白萍,郑杰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从一窝白色ICR远交系小鼠仔鼠群中发现突变裸鼠,采用回交一互交(back-intercross)导入法,将“nu”基因保留下来,随后用隔离器饲养的ICR小鼠为代乳鼠,通过剖腹取胎净化该种群,微生物学检查其主要项目达到SPF级标准。术后动物饲养于洁净层流架中, ̄(60)Co灭菌饲料,酸化水、鼠盒、垫料均高压灭菌,以纯合雄鼠(nu/nu)与杂合雌鼠(nu/+)1:1非近亲繁殖,扩大了种群,定名ICR/PMU-nu裸鼠。与此同时,对突变裸鼠进行了免疫生物学检查,剖检10余只不同鼠龄裸鼠,未见胸腺。观察7只突变棵鼠胸腺、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计算刺激指数,胸腺0.71±0.50、脾1.60±0.64、淋巴结0.85±0.13,三项均为SI<2,证明裸鼠缺少T细胞,对刀豆素(ConA)不起反应,而B淋巴细胞膜表面兔疫球蛋白(Smlg ̄+)检查,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显示B细胞正常。ICR/PMU-nu裸鼠用于动物实验,取得如下结果:裸鼠皮下肿瘤异种移植的成瘤结果与成瘤率分别为:人膀胱癌8/10(80%)、人胃癌2/2(100%)、人结肠粘液腺癌2/2(100%)、人肺巨细胞癌2/2(100%)、人前列腺癌2
人体肿瘤细胞系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爪垫和皮下移植后侵袭和转移的研究
薛克勋,高进,赵雪梅,顾蓓,董化一,汪歌,畅波,张晓娟,李彦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人体肺腺癌(LTEp-a·2)和人体鼻咽癌(CNE-2Z)两株细胞系,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背侧皮下和后肢爪垫移植:(1)爪垫移植组,两种肿瘤细胞系各用6只scid小鼠,分别于每只动物左后肢爪垫移植2个瘤组织小块;同一只动物右后肢爪垫接种2.5×10 ̄6/0.03ml瘤细胞悬液。(2)背部皮下移植组:两种肿瘤亦各6只:cid小鼠,在每只动物的左侧背部皮下移植2个瘤组织小块;对侧皮下接种2.5×10 ̄6/0.03ml瘤细胞悬液。24只scid小鼠分48个部位同时移植,动物均于肿瘤移植后68天全部处死。实验结果:两种肿瘤在scid小鼠的背部皮下无论是用瘤组织小块或瘤细胞悬液移植,镜下均能见到肿瘤生长,而在爪垫移植后除了CNE-27瘤悬液接种的右侧3只爪垫未见肿瘤结节外,其他亦均见肿瘤生长。组织学观察,CNT-27细胞无论是用瘤小块或瘤悬液在背部皮下移植,局部一般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侵袭,有3/6例(50%)发生肺内转移;爪垫移植仅瘤小块移植组全部呈侵袭性生长,瘤悬液接种均未见侵袭发生;瘤小块移植组有4/6例(66%)发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LTEP-a.2细胞系无论是在哪一部位或用哪种方式移植
裸小鼠和SCID小鼠作为整体模型在实验性癌生物学的应用
黄培根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作者近三年来,在导师HermanD,Suit教授的指导下,于EdwinL.Steele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利用裸小鼠和scid小鼠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rHuTNF-α联合放疗的实验研究;以及探讨人癌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与其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或p53蛋白表达的关系;(2)利用裸小鼠定量研究创伤对人癌细胞的可移植性(Transplantability)的促进作用,如消炎痛(Indomethacin)对这一促进作用的抑制效应;(3)探讨裸小鼠残存免疫功能经全身放射照射(Whole-bodyIrradiation)后耗竭及恢复,对人癌移植及实验性治疗结果的影响;(4)比较棵小鼠与scid小鼠在人癌的可移植性及转移发生上的差异,试图证明scid小鼠在人癌整体研究的优越性;(5)利用scid小鼠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皮下移植及其自发性转移能力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此外,也探讨了大放疗剂量分成若干小剂量照射(Fractionatedirradiation)后,存活的人癌细胞在scid小鼠皮下的早期传代移植过程中的转移能力及生长特性,
基因打靶──从幼稚阶段走向成熟
惠培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胚胎于细胞的成功培养,以及将其作为体外遗传修饰和体内生物学分析的桥梁,可使人们缔造一系列具有遗传改变的小鼠品系。此过程被称作基因打靶或基因删除。这一位点特异性改变遗传特征的技术已成为常规缔造小鼠新品系的途径。在过去6年里,已有几百种新动物品系被缔造和特化,每种动物在大约50000-100000基因中只有一个基因具有独立的突变。这些动物的建立几乎对当代生物学的每一角落都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基因打靶的程序包括:使克隆的基因组DNA突变、导入胚胎干细胞,移植于桑椹胚期的小鼠胚胎,分析和繁殖动物。免疫系统是体内人们了解得最为透彻的网络系统,广泛应用基因打靶研究。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基因删除模型已有60多个。从免疫系统发育(免疫球蛋白基因重组、转录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发育和肿瘤发生)到免疫系统的功能诸方面(免疫球蛋白亚群转换、抗原呈递、细胞因子和细胞连结蛋白),基因删除小鼠由于提供了体内研究模型,并可最终证明若干免疫学基本概念,因此价值无可估量。一部分基因删除实验已经由于其意料不到的结果而促成对特定基因产物功能的重新认识。如同一切当代其他实验室技术一样,基因删除技术亦有其局限性。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问题亦不断显露出来,例如
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的锝-99m标记及荷瘤裸鼠放射免疫显像
俞莉章,布卡,张春丽,谢蜀生,朱绍莉,潘中允,郭应禄,顾方六
1996, 13(03): 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2-巯基乙醇直接还原法标记得-99m制备了99mTc-BDI-1。质量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标记率为69.9%,分离纯化后标记抗体的放化纯度高于90%。标记抗体的免疫活性分数为81%,亲和常数为1.22x109M-1。本文在上述结果基础上,研究了标记抗体在荷人膀胱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99mTc-BDI-1经尾静脉注射后,分别在4,16及22小时γ照相后断颈处死小鼠,取脏器称湿重并计数。99mTc-BDI-1注射后22小时肿瘤清晰显示,肿瘤对标记抗体的吸收率为20.7%ID/g:平均T/NT为10.52,最小T/NT为2.90(肿瘤/肾脏);最大T/NT为20.7(肿瘤/小肠或肌)。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